从100元到160亿之路巴菲特是第一个靠证券投资成为拥有几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富豪的人。他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开始上升,在35年中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是一家资产总额高达1300多亿美元的巨型企业。没有哪个人的成功是偶然的。读者看完《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这本书之后,想必会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就不难想象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惊人的业绩。
巴菲特的许多观点与传统的管理与投资教条相抵触。例如,巴菲特认为用股票期权作为对经理的报酬对股东不利,他更倾向于直接用现金奖励经理。因为这些经理若是真的看好自己公司的股票,只要到二级市场上去买就可以了。许多公司的业绩增长,是因为留存了本应派发给股东的红利。如果这些用于再投资的留存收益可以产生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回报,那么留存收益显然是明智的;但若是回报率比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低,那么股东就会蒙受损失。许多公司经理明知回报率低,但还是喜欢留存收益,因为公司的业绩毕竟还是增长了,这样他们手中的股票期权的价值就会提高,这等于是拿股东的钱为自己谋利。
1999年对伯克希尔来说是不如意的一年,其每股的账面价值增长率创下35年来的最低:仅为0.5%。巴菲特在1999年度的年报中开篇便说,即使是乌龙侦探克鲁索(已故英国影星彼得·塞勒扮演的法国低能侦探),也能看出你们的董事长有罪。他还说自己在1999年的资产配置成绩只能得个“D”。
伯克希尔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其投资的几家大公司在1999年的二级市场表现极糟:可口可乐下跌30.7%,吉列下跌34.1%,联邦家庭抵押贷款公司下跌41%,以及通用再保险公司下跌50%。幸好,伯克希尔参股的运通公司和花旗银行分别上涨19.9%和51.7%,才多少为公司挽回一些损失。前几家公司的股价下滑并非由于它们是所谓的“旧经济”股,而是因为公司的业绩大幅下滑。
说到“旧经济”公司,就必然要提到所谓以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公司。有人认为巴菲特的投资传奇在“新经济”下早已褪色,而他的那些投资理念早该扔到旧纸堆里去了。但我认为事情恰恰相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