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行为经济学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62579
  • 作      者:
    叶德珠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叶德珠,男,1972年出生,江西九江人,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财务投资系,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是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师、中山大学行为金融和金融经济学研究所研究<br>    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行为法经济学和金融工程。近年来,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制度经济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行为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行为主体的理性假设进行了修正,在经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认知偏差”行为主体假设,从而在跨期决策领域带来两个后果:在风险偏好领域出现了行为金融学对新古典标准金融学的范式替代,这一点已随着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而得到显性的张扬;在时间偏好领域,新古典指数贴现效用理论也受到诸多市场异常的挑战,面临被行为经济学不一致时间偏好理论范式替换的命运,这一趋势目前也越来越明显。<br>    时间偏好作为形成利率及利率期限结构的根本内因,构成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本质论内容。因此,时间偏好理论分析框架的这种转换,必然会给利率期限结构分析带来新的理论元素。<br>    在新古典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中,对时间偏好的讨论很少出现。这是因为新古典经济学一致时间偏好理论通过简单地把时间偏好率(贴现率)设为常数,一相情愿地认为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本质论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新古典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依次将预期、流动性、期限偏好纳入分析框架。但这些理论模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片面化缺陷:它们要么不能回答利率期限结构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本质论问题;要么不能完全解释有关收益率曲线的三个典型经验事实。即使是它们当中的集大成者——特定期限偏好理论(preferredhabitat theory),也是一种跛足的理论:它虽然能较好地解释所有三个典型经验事实,但是该理论的立论基础——特定期限偏好是一个事先给定的概念,没有基于微观基础的理论说明,因此,该理论实际上是一个不完全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论<br>    经济学中的跨期选择问题要求行为主体在现在对未来做最优化决策,它着重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一是如何计算未来各期带有不确定性的收人流的效用;二是如何将这些效用换算到当期进行比较。第一个问题涉及行为主体的风险偏好,在跨期模型中表现为对效用函数的设定;第二个问题涉及行为主体的时间偏好,在跨期模<br>    型中表现为对贴现函数的设定。<br>    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中,在行为主体理性的假设前提下,预期效用函数和指数贴现函数分别构成对风险偏好和时间偏好的标准研究框架。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市场上存在着许多用这两种理论难以解释的“异常”。目前,行为金融学中的前景理论对预期效用理论的替代已逐渐为人们接受,并刺激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的积累;而在同样取得重大突破的时间偏好领域,其理论分析框架的转换及相关的应用研究则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br>    本章通过对时间偏好理论基本问题的梳理和界定,勾勒出时间偏好理论分析框架转换的逻辑路线和技术路线,并特别关注时间偏好与利率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凸显不一致时间偏好对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可能的突破点。
展开
目录
导论<br>0.1  时间偏好理论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逻辑关系<br>0.1.1  时间偏好理论的基本问题<br>0.1.2  时间偏好在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中的地位<br>0.2  行为经济学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问题的提出<br>0.2.1  行为经济学时间偏好理论突破的逻辑推动<br>0.2.2  新古典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缺陷<br>0.2.3  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收益率曲线扁平化之谜<br>0.3  选题意义和主要创新<br>0.3.1  本书的选题意义<br>0.3.2  本书的创新点<br>0.4  逻辑思路与主要概念界定<br>0.4.1  本书思想路线与技术路线<br>0.4.2  基本概念界定<br>0.5  内容安排<br>第1章  文献综述<br>1.1  文献综述Ⅰ:时间偏好理论的范式转换<br>1.1.1  早期的时间偏好理论<br>1.1.2  新古典时间偏好理论:一致时间偏好与指数贴现模型<br>1.1.3  行为经济学不一致时间偏好理论与双曲线贴现<br>1.2  文献综述Ⅱ:新古典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发展及缺陷<br>1.2.1  利率期限结构的两分法:本质论与决定论<br>1.2.2  新古典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本质论特征<br>1.2.3  新古典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模型<br>1.2.4  新古典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缺陷<br>1.3  行为经济学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一个可能的理论突破<br>第2章  行为经济学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微观基础:不一致时间偏好理论<br>2.1  行为主体假设的重置:“不耐心递减”认知偏差<br>2.1.1  认知理论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大脑的结构分布<br>2.1.2  认知与决策的双系统过程<br>2.1.3  行为主体系统性认知偏差:不耐心递减<br>2.2  不一致时间偏好:贴现率递减<br>2.2.1  不一致时间偏好<br>2.2.2  贴现率递减<br>2.3  双曲线贴现<br>2.4  时间不一致<br>……<br>第3章  特定期限偏好的行为解释<br>第4章  基于不一致时间偏好的特定期限偏好理论模型<br>第5章  信息卡利率期限结构模拟<br>第6章  中、美两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差异:基于不一致时间偏好的解释<br>第7章  结语<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