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基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在比较分析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独特性的基础上,着力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考察了它的成因,并对当前国际收支结构的均衡性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取向。全书由五大部分组成。
第一章,探求国际收支结构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首先,工业化的演进与国际收支结构的演变具有内在的关系,已有的理论能够揭示工业化演进中的贸易周期与债务周期过程。或者说,国际收支结构的演变正是工业化发展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的反映。然而,有关国际收支结构演变的理论虽然是工业化国家工业化演变的经验总结,但在最近30年中,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不能给予其经验支持。工业化演进与国际收支结构的演变在实践中并没有与理论描述相一致,其中的原因何在呢?《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基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的进一步探讨正是基于这样的疑惑。
工业化进程面临要素约束,突破这一约束的表现之一就是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这进一步表现为一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演变。然而,当一国政府试图通过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影响工业化发展进程时,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方式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该国的国际收支。本章通过考察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演变的“超前”特征,试图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演变中的种种矛盾现象。
第二章,考察贸易战略演变对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影响。首先研究中国贸易战略目标的演变,指出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强制性出口”特征;其次,研究在既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的进出口政策对贸易的影响;第三,研究汇率政策对贸易政策的依附性及其对贸易的影响。
第三章,考察外资战略对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影响。首先,研究外资战略目标的演变及其战略目标的多重性特征。其次,研究在既定的目标指导下外资政策对国际收支结构的影响,这一外资政策包括中国利用外资形式的演变,以及外资优惠政策中体现的政策导向。最后,讨论外资政策实施的制度基础仍然是十分必要的。本章主要讨论外资政策的主要推动者或执行者——地方政府的扭曲行为,以及它们对国际收支结构的扭曲作用。
第四章,研究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均衡性。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其合理牲,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中的贸易战略与外资战略目标体现了各个时期政府的国际收支均衡观,因此它对国际收支结构的影响也是必然的。但当前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中的种种矛盾现象已经凸显了它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协调性,这提示我们需要重新评价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均衡性。这一评价当然首先建立在专家学者对国际收支均衡的认识上。其次,基于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来衡量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均衡性。最后,从经济理性与可持续性两个角度更深入地衡量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均衡性。
第五章,调整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中国国际收支政策。基于上一章的分析判断,《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基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认为有必要对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反思,而发展战略的调整正是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制定的基础。在这一章中将指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中的战略目标偏失、战略理论偏失和体制缺失。在此基础上,《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基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认为,按照传统理论调节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失衡,存在不能解决的矛盾。因此,《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基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提出一个基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调节思路,即转变对外贸易政策和外资政策以及加快行政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