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报告.2008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90821
  • 作      者:
    马龙龙,刘普合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报告·2008》力求数据翔实、图表清晰、分析点评和趋势预测准确,力求为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为产业发展与企业经营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为相关研究学者、工商企业管理者和其他决策者搭建广泛的交流平台。它表达了我们对中国城市流通发展的理性认知,记录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在流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运营成效;更代表了我们对中国市场和流通产业发展的殷殷期待,书写了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背景下中国城市市场繁荣、流通产业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美好蓝图。愿这部报告能在引发广大有识之士共鸣与思考的同时,见证中国城市经济的腾飞和中国市场的成熟。
展开
精彩书摘
    (1)经济贡献力<br>    经济贡献力是流通业增加值的增长量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量的比值,是评价流通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所作贡献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流通业商品流通最终劳动成果的变动对城市经济发展最终价值变化的影响,对城市制定流通业相关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衡量城市流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数据来源于2008年各城市统计年鉴.<br>    (2)经济拉动力<br>    经济拉动力是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流通经济贡献率的乘积,反映了流通业的增长对地区国民经济的带动效应,体现流通业发展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作用。数据来源于2008年各城市统计年鉴。<br>    (3)流通先导性<br>    流通先导性直接反映了流通作为城市先导产业的属性,反映流通业在促进城市内需和消费方面的积极影响,体现流通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br>    流通先导指数通过计算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衡量消费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计算公式为:<br>    流通先导指数=(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br>    若计算结果>1,则认为城市为消费型城市;否则,则认为城市为非消费型城市。该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08年各城市统计年鉴。<br>    流通业先导程度通过计算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之差,考察消费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反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从而发现城市在开发消费需求方面的潜力。该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08年各城市统计年鉴。<br>    ……
展开
目录
导语<br>第1章 引言<br>1.1 基础研究<br>1.1.1 城市流通综合竞争力<br>1.1.2 城市流通特色竞争力<br>1.2 研究对象<br>1.3 研究方法<br><br>第2章 城市流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br>2.1 评价指标筛选原则<br>2.1.1 理论全面性原则<br>2.1.2 可操作性原则<br>2.1.3 规范性与可比性原则<br>2.1.4 动态性原则<br>2.1.5 产业特性原则<br>2.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br>2.2.1 横向指标<br>2.2.2 纵向指标<br>2.2.3 横纵向交叉指标<br>2.2.4 重点主题指标<br>2.3 评价指标框架体系<br>2.4 指标体系分类说明<br>2.4.1 规模指标<br>2.4.2 结构指标<br>2.4.3 密度指标<br>2.4.4 设施指标<br>2.4.5 效率指标<br>2.4.6 消费满足力指标<br>2.4.7 贡献力指标<br>2.4.8 辐射力指标<br>2.4.9 成长力指标<br><br>第3章 城市流通规模比较<br>3.1 投入规模<br>3.1.1 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br>3.1.2 流通业从业人员<br>3.1.3 限额以上流通企业资本规模<br>3.2 产出规模<br>3.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br>3.2.2 批发零售业购、销、存总额<br>3.2.3 流通业增加值<br>3.2.4 货运总量<br>3.3 城市流通业规模总体评价<br><br>第4章 城市流通结构比较<br>4.1 市场结构<br>4.2 规模结构<br>4.2.1 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重<br>4.2.2 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br>4.3 所有制结构<br>4.3.1 公有制企业销售额比重<br>4.3.2 对外依存度<br>4.3.3 股份制企业销售额比重<br>4.4 产业结构<br>4.4.1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br>4.4.2 流通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br>4.4.3 流通业增加值结构分析<br>4.5 人员结构<br>4.5.1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br>4.5.2 流通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br>4.5.3 流通业从业人员结构比较<br>4.6 批零结构<br>4.7 业种结构<br>4.7.1 批发业业种均衡度<br>4.7.2 批发业业种特色度<br>4.7.3 专业零售业业种均衡度<br>4.7.4 专业零售业业种特色度<br>4.8 业态结构<br>4.8.1 综合零售比重<br>4.8.2 专业零售比重<br><br>第5章 城市流通密度比较<br>5.1 城市流通密度总体情况<br>5.1.1 城市流通业人均密度总体情况<br>5.1.2 城市流通业空间密度总体情况<br>5.2 商品交易市场营业面积密度配置情况<br>5.2.1 商品交易市场营业面积密度配置总体情况<br>5.2.2 商品交易市场营业面积分地区密度配置情况<br>5.2.3 商品交易市场营业面积密度矩阵分析<br>5.3 流通业活动单位数密度配置情况<br>5.3.1 流通业活动单位数密度配置总体情况<br>5.3.2 流通业活动单位数分地区密度配置情况<br>5.3.3 流通业活动单位数密度配置矩阵分析<br>5.4 流通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密度配置情况<br>5.4.1 流通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密度配置总体情况<br>5.4.2 流通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地区密度配置情况<br>5.4.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密度配置矩阵分析<br>5.5 流通业增加值密度配置情况<br>5.5.1 流通业增加值密度配置总体情况<br>5.5.2 流通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地区密度配置情况<br>5.5.3 流通业增加值密度配置矩阵分析<br>5.6 流通业资本规模密度配置情况<br>5.6.1 流通业资本规模密度配置总体情况<br>5.6.2 流通业资本规模分地区密度配置情况<br>5.6.3 流通业资本规模密度配置矩阵分析<br>5.7 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密度配置情况<br>5.7.1 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密度配置总体情况<br>5.7.2 流通业资本规模分地区密度配置情况<br>5.7.3 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度配置矩阵分析<br>5.8 流通业从业人员密度配置情况<br>5.8.1 流通业从业人员密度配置总体情况<br>5.8.2 流通业从业人员分地区密度配置情况<br>5.8.3 流通业从业人员密度配置矩阵分析<br><br>第6章 城市流通设施比较<br>6.1 商业网点<br>6.1.1 流通法人企业数<br>6.1.2 流通业产业活动单位数<br>6.1.3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br>6.1.4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面积<br>6.2 物流设施<br>6.2.1 运输车辆保有量<br>6.2.2 每万平方公里公路通车里程数<br>6.2.3 每万平方公里铁路运营里程数<br>6.2.4 航空起降架次<br>6.3 星级宾馆<br>6.4 互联网络<br>6.5 城市流通设施比较总结<br><br>第7章 城市流通效率比较<br>7.1 人员效率<br>7.1.1 流通业从业人员人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br>7.1.2 流通业从业人员人均完成流通业增加值<br>7.2 资本效率<br>7.2.1 流通业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br>7.2.2 流通业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增加值<br>7.3 网点效率<br>7.3.1 商品交易市场效率<br>7.3.2 单店效率<br>7.4 流转效率<br>7.5 竞争效率<br>7.5.1 商流竞争力系数<br>7.5.2 物流竞争力系数<br>7.6 流通企业效率<br>7.6.1 流通业资本报酬率<br>7.6.2 流通业资金利税率<br>7.6.3 流通业固定资产实现利税率<br>7.6.4 商业资本周转率<br>7.6.5 流通业成本利润率<br>7.6.6 商品交易市场坪效<br>7.6.7 连锁经营企业坪效<br><br>第8章 城市流通消费满足力比较<br>8.1 城市消费水平识别和比较<br>8.1.1 消费水平和流通的关系<br>8.1.2 指标的选取和对选择城市消费水平的一般性比较<br>8.1.3 消除收入影响因素后对选择城市消费水平的比较<br>8.1.4 进一步消除价格影响因素后对选择城市消费水平的比较<br>8.2 城市消费能力识别和比较<br>8.2.1 消费能力和流通的关系<br>8.2.2 指标的选取和对选择城市的消费能力一般性比较<br>8.2.3 考虑收入后的城市消费能力分析<br>8.2.4 流通对城市消费能力覆盖率分析<br>8.3 城市消费结构识别和比较<br>8.3.1 消费结构和流通的关系<br>8.3.2 指标的选取和对选择城市的消费结构的比较<br>8.3.3 从耐用和非耐用消费品增长上动态考察城市流通竞争力<br><br>第9章 城市流通贡献力比较<br>9.1 经济贡献力<br>9.1.1 经济贡献率维度分析<br>9.1.2 GDP维度分析<br>9.1.3 区域维度分析<br>9.2 经济拉动力<br><br>第10章 城市流通辐射力比较<br>10.1 商流辐射力<br>10.2 货源辐射力<br>10.3 客源辐射力<br>10.4 引资辐射力<br>10.5 物流辐射力<br><br>第11章 城市流通成长力比较<br>11.1 投入增长<br>11.2 产出增长<br>11.3 产业升级<br>11.4 需求成长<br><br>第12章 城市流通竞争力评价<br>12.1 城市流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br>12.2 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水平与结构考察<br>12.3 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