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41939
  • 作      者:
    李小平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小平,2006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国际经济学系副主任,硕±研究生导师。

    自2004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著方式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季刊》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同时还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系统工程学报》等刊物的匿名审稿人。主持过霍英东教育基金优选资助项目和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获得过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理论、技术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促进技术进步的全球R&D支出和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但是技术进步并不局限于这些发达国家内部。因此,国际技术溢出问题就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实证研究》主要分析了以下几个问题: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机理如何?中国是否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技术溢出?中国怎样从国际贸易技术溢出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实证研究》的创新
    首次运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研究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国际贸易技术溢出问题。
    从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发现出口的正门槛效应和进口的负门槛效应同时并存。
    运用DEA方法,分析了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对行业的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运用VECM模型,检验了中国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的长短期因果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概述
    第四节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理论和实证综述
    (一)国际技术溢出的基本机制
    国际技术溢出的基本机制有两种(Rivera-Batiz and Romer,1991):积极的溢出(active spiIlovers),即对外国技术知识的直接学习;被动的溢出(passive spillovers),即使用外国发明的高级中间品。前者意味着一个系统化的技术,如某工艺不仅被首先发现的领导者公司所知晓,也被其他的跟随者公司所熟悉,这样的学习过程需要技术溢出的正外部性,因为跟随者熟悉这项技术的成本比领导者发明这项技术的成本要低。新发明被假定随着国内可利用的技术知识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随着国内知识量的增加,国际技术知识的溢出提升了国内发明活动的数量,对外国技术知识的直接学习被称为积极的溢出。外国技术也能够通过中间产品扩散。假如外国的技术体现在中间品当中,国内对中间品的使用也就能够获得这种技术。一般来说,由于购买中间品的成本要低于发明它的成本,对国外中间品的购买就意味着利益的增加,这就是所谓的被动的技术溢出。
    Mohnen(2001)认为,国际技术溢出可以通过六个渠道实现:①各种商品(最终产品、中间产品、资本品,尤其是信息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②外国直接投资(FDI),尤其是那些涉及新员工培训和对新产品与管理技术的吸收的FDI;③科学家、工程师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移民,或者他们参加研讨会、加入实验室等;④技术和科技杂志的出版以及通过专利而揭示的发明、专利转让等;⑤国际跨国合作或者跨国并购等;⑥外国技术的购买,即对版权和商标、特许权、专利、咨询服务的购买以及国外R&D的资助等。技术溢出和技术扩散的渠道是一样的,只不过技术溢出的发生不需要面对面的柜台交易,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控的。这些渠道都能看做技术溢出的媒介,中间投入和资本品的国际流动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可能比最终产品的国际流动性更强。因为前者不仅使第一个购买者受益,而且通过后向联系将这种受益面扩散,但后者只是使最终消费者受益。这些渠道也能够转移个人的技术知识,尤其是通过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移民、国际研究合作和外国技术购买等渠道。在Mohnen所列举的六个技术溢出的渠道中,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这两个渠道是被研究得最为深入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第四节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理论和实证综述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基本模型
第三节  自给自足均衡
第四节  国际贸易均衡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实证检验——基于VECM的长短期因果关系检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国际贸易和技术溢出的相关文献
第三节  数据处理和单位根检验
第四节  协整检验
第五节  因果关系检验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计量模型、测算方法和数据
第四节  实证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计量模型、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
第四节  实证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检验——基于中国各地区面板数据的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计量模型及方法
第三节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第四节  计量回归结果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吸收能力、技术溢出及其政策含义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吸收能力和区域创新系统
第三节  吸收能力和技术知识转移
第四节  小结
附录A
第二章证明
附录B  本书所用的主要贸易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