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29319
  • 作      者:
    李善同, 高传胜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善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双聘教授。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l981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1981年至今就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历任发展预测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学术委员会委员。
<br>    李善同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与预测,宏观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和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模型研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过多篇文章与论著。曾承担过UNDP、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OECD、福特基金会等机构资助的
<br>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委软科学项目以及部委级重点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对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和产业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发展的现状和水平,理清了二者之间的特殊关系、特征及问题。在此基础上,《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进一步深入产业层面、区域层面和功能层面,选择了汽车和集成电路产业进行实例研究。此外,《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还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外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国如何选择国际代工进入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全球产业发展新形势、新动向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br>    第三节  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br>    一、利用后发优势,减少自主研发和自行探索的盲目性<br>    发达国家以科技优势引领全球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转换,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了利用后发优势的有利机会,同时,这也减少了我们进行自主研发和自行探索的盲目性。中国抓住这一有利机会的关键,一是要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和创新切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唯有此,才能逐步提升自主研发、设计与创新能力,逐渐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从而为实现经济追赶目标准备条件。在这方面,国内家电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若没有当初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研发相结合,中国家电产业与发达国家落后的程度不·知道要比今天大多少倍了。<br>    二是把吸收FDl、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促进本土产业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飞地经济”的后果,防止外资经济因风吹草动而撤走所造成的产业空洞化的危机,真正达到通过外资经济促进本土产业发展升级的目标。<br>    三是要处理好技术跟随、产业跟随与自主研发和自我发展的关系。跟随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但是学习要与自主研发、自我发展结合起来,否则,永远只能跟在发达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后面,亦步亦趋,永远摆脱不了跟随型的角色,永远也实现不了赶超的目标。在这方面,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案例。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国有汽车企业都通过技术引进等方式与国外著名厂商实现了合作合资,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则通过模仿创新、自主研发等方式在逐步发展成长。<br>    ……                    
展开
目录
    导言<br>    第一章 全球产业发展新形势、新动向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br>    第一节 全球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br>    第二节 全球产业发展新动向<br>    第三节 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br>    第四节 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br>    <br>    第二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升级的紧迫性<br>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br>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br>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升级及其主要制约因素分析<br>    <br>    第三章 经济服务化趋势下中国服务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br>    第一节 经济服务化趋势及其在中国的悖论现象<br>    第二节 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基于供给和需求的进一步分析<br>    第三节 中国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分析<br>    第四节 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内部结构<br>    第五节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br>    <br>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服务投入系数的变动趋势与国际比较<br>    第一节 文献综述<br>    第二节 方法和数据<br>    第三节 制造业服务投入系数的国际比较<br>    第四节 制造业的分行业实证分析<br>    第五节 服务业使用结构和分行业的实证分析<br>    第六节 我国制造业服务投入系数现状的原因简析<br>    第七节 本章小结<br>    <br>    第五章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规律研究<br>    第一节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趋势分析<br>    第二节 生产者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渠道与机制<br>    第三节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影响的实证检验<br>    第四节 促进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对策分析<br>    第五节 本章小结<br>    <br>    第六章 汽车产业与相关服务业发展研究<br>    第一节 汽车制造业升级的基本方向<br>    第二节 汽车产业中的生产者服务<br>    第三节 生产者服务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及变化<br>    第四节 汽车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br>    第五节 中国相关服务业的滞后制约了汽车制造业升级<br>    第六节 中国汽车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深层原因<br>    第七节 政策建议<br>    <br>    第七章 集成电路产业与相关服务业发展研究<br>    第一节 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生产者服务环节<br>    第二节 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中的生产者服务业<br>    第三节 集成电路企业中的生产者服务<br>    第四节 本章小结<br>    <br>    第八章 物流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br>    第一节 物流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br>    第二节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和问题<br>    第三节 发展中国制造业物流的思路与政策建议<br>    <br>    第九章 生产者服务与产业集群升级<br>    第一节 研究意义<br>    第二节 生产者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综述<br>    第三节 浙江产业集群的现状、特征及其发展瓶颈<br>    第四节 浙江产业集群及其生产者服务业的供求状况<br>    第五节 浙江产业集群的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模式及案例<br>    第六节 构建区域生产者服务体系,促进浙江产业集群的升级<br>    <br>    第十章 外包与中国制造业升级<br>    第一节 研究意义<br>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br>    第三节 我国外包的主要特征<br>    第四节 进入模式、网络结构与制造业升级<br>    第五节 晶圆制造业案例研究<br>    第六节 本章小结<br>    第十一章 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影响与政策选择<br>    主要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