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76537
  • 作      者:
    (美)Dean MacCannell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是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方面的重要著作,书中提出的舞台真实理论,开启了旅游者研究领域对景观呈现系统和对旅游动机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的广阔前景,从跨学科的角度来说,该书从景观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旅游景观系统的呈现特点、客观真实景观与建构性真实景观的关系,并从心理学角度对旅游行为和动机展开理性探讨,为现代旅游者在旅游经历中追求真实体验、追求存在意义的旅游行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参照和阐发资源。
展开
作者简介
  张晓萍,云南大学工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旅游管理及旅游人类学的教学及科研,先后三次到美国伯克利大学做访问学习,师从著名旅游人类学家Nelson Graburn学习旅游人类学,同时参加了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主持和翻译出版多部旅游人类学及工商管理方面的著作,如《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游客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案例分析》等,主编多部旅游人类学及旅游文化方面的著作并发表论文多篇,如《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中西旅游人类学研究论丛》、《论西方旅游人类学中的“舞台真实”》、《旅游人类学在西方》、《文化旅游和云南》,《从人类学的视角看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
展开
内容介绍
  《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分析了中产阶级旅游者旅游的目的和行为,认为中产阶级旅游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文化经历,期间,他们将遭遇传统文化的真实性问题;旅游目的地为了吸引旅游者而设计了“舞台真实”,即旅游文化产品,以迎合各地游客。这种做法对传统文化究竟是一种破坏,还是一种保护?作者从社会、文化,经济的角度对此展开精到论述,基于此,并对景观吸引系统的符号意义进行社会学的阐释。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现代性与旅游体验的产生
  工业时代初期,卡尔?马克思在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精辟的理论,成了一些革命政府建立新社会的指南。据我所知,没有任何其他社会学论著被如此广泛地运用,(从适用性的标准来看)马克思的著作在社会学的宏观建构方面仍然有着崇高地位。
  黑格尔是第一个把整合各种思想流派(包括在他之前的各种思想流派的看似分散和孤立的历史)视为己任的现代思想家。他把纯科学、美术、历史、伦理道德和政治仅仅当作是意识的差异,并对意识进行了浅显易懂的阐释。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黑格尔把知识运动和文化历史的各个时期理解为同一整体的不同片断。他把发现整体内在的配列法则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一整体导致了一些看似孤立的观点和特殊的历史时期的出现。
  黑格尔相信自然、物质世界是随机和偶然的王国。在他看来,秩序是意识的产物。例如,他关于由秩序组成的国家的分析,揭示了一个民族可见的、可触摸的精神,这是只有艺术、哲学和宗教才能超越的一种意识反映。这些东西都高于国家,因为它们都是部分的反映,并不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某一个民族的精神,但绝对是精神上的。
  黑格尔的学说最早被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所颠覆,费尔巴哈提出,意识来源于物质世界和经验事件。根据他的理论,宗教远远不是绝对的精神的反映,而只是社会的反映——圣家庭只是凡人家庭的映像。马克思在极具影响力的关于费尔巴哈的论文中声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对黑格尔学说本质的重新诠释,但也是退化。因为费尔巴哈将意义的普遍性归结为每一个个体的意识,他的唯物主义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种颓废的、追求享乐的感官主义。费尔巴哈自己也写道:“饮食决定性格。”(Man istwas er isst.)
展开
目录
前言
1989年版导言
致谢
绪论
第一章 现代性与旅游体验的产生
第二章 观光和社会结构
第三章 巴黎案例:休闲异化的起源
第四章 其他吸引物
第五章 舞台真实
第六章 吸引力符号学研究
第七章 观光者民族志学研究
第八章 结构,真实性和虚假性
第九章 论理论,方法和运用
后记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