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68097
  • 作      者:
    聂华林,马增明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聂华林,陕西泾阳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所长;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专家、国家“985工程”建设项目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副主任,首席专家;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政策研究员,甘肃省专家咨询顾问团经济组成员;甘肃省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灰色系统研究会理事长;多个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或科技顾问,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等。  
    聂华林教授长期从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发展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成果显著,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地方重要项目20多项。其中所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其中间成果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1999),最终成果专著《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等奖(2001):同时还多次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二、三等奖(1995、1997、1999)等奖项。已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还进入了省级政府决策,或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选摘或被国内重要网站收录,供各级领导和学术界参阅。正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4-ZD018),已取得了一部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已多次选摘,在《改革》等重要学术期刊已发表部分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是国家“985工程”建设项目——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科研究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共分8个章节,对中国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工业化一般理论、新型工业化理论、西部工业化的实践及发展进程、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外部环境分析、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选择、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路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工业化一般理论
    对于起源自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工业化实践,无数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总结和研究,显示出经济学家的远见卓识,闪烁着人类的聪明才智,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成果。了解这些工业化理论便于更深刻理解中国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过程,同时也有助于中国西部地区工业化道路的正确选择。
    第一节  工业化及其特点
    一  工业化的概念
    工业化是传统经济迈向现代经济的必由之途,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追求发展的首要目标。因此,工业化也就成为经济学家特别发展经济学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在经济学和经济史学的各种文献中,学者们对工业化概念的理解并不尽相同,也并没有完全一致的陈述。
    在众多关于“工业化”概念表述的文献中,笔者认为较具代表性的有:
    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张培刚教授认为,“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可以定义为一系列基本的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并认为,“这种变化可能最先发生于某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函数,然后再以一种支配的形态形成一种社会的生产函数而遍及于整个社会”。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工业化一般理论
第一节 工业化及其特点
一 工业化的概念
二 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工业化的理论阐释
一 配第 克拉克定理
二 恩格尔定律
三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的二元结构理论
四 普雷维什、辛格的“贸易条件恶化论”
五 赫尔希曼的“关联效应理论”

第三节 工业化的条件及模式
一 王业化的起始条件
二 工业化的一般条件
三 工业化的模式

第四节 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一 人均GNP
二 GDP与三次产业结构
三 就业的三次产业结构
四 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例
五 工业内部结构变化指标
六 城市化水平

第二章 新型工业化理论
第一节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
一 传统工业化的缺陷
二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

第二节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 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
二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原则与重点
一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
三 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
一 走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三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 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五 走开放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六 走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章 西部工业化的实践及发展进程
第一节 新中国工业化的简单回顾
一 初期的工业化
二 工业化调整时期
三 明显高度化阶段

第二节 西部工业化历程及特点
一 西部工业化历程
二 西部工业化历程的启示
三 西部工业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 西部工业化发展阶段评估
一 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标准
二 工业化指标体系
三 西部工业化状况评价
四 西部各省市区工业化水平对比

第四节 西部工业化滞后的成因分析
一 社会观念因素
二 历史因素
三 体制因素
四 经济因素

第四章 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对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一 经济全球化及本质
二 西部工业发展与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信息化对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一 信息化
二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三 信息化对西部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四 西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思路

第三节 市场化对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一 市场化及其趋势
二 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三 西部市场化程度与东部的差距
四 西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思路

第四节 高新技术对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一 高新技术的重大推动作用
二 高新技术发展趋势
三 西部高新产业布局现状与影响
四 加快西部高新技术发展的思路

第五章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选择
第一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
一 工业化的多目标性
二 工业化条件的多元性
三 工业化内容的特殊性

第二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选择的原则、影响因素与依据
一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原则
二 西部影响工业化模式选择的因素
三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选择的依据

第三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一:信息化带引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一 西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模式的重要性
二 西部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
三 西部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建议

第四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二:民营工业推动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一 民营工业对西部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 西部发展民营经济的条件分析
三 以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西部工业化的措施

第五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三:强化农村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一 农村工业化是西部工业化的重要任务
二 西部农村工业化现状
三 西部推进农村工业化的有利条件
四 西部农村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 西部农村工业化的实现途径

第六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四:以循环经济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 循环经济及其特征
二 西部传统发展模式及其后果
三 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四 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第六章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路
第一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空间开发模式的选择
一 西部经济总体开发模式选择:点轴模式
二 西部经济带具体开发模式的选择

第二节 西部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 米尔顿·桑托斯的分享空间理论
二 西部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分享空间”结构壬+析
三 西部经济发展的“双循环战略”
四 关于双循环战略的前景和和制约因素

第三节 西部工业经济发展的机理选择
一 企业集群的基本内涵及其优势分析
二 西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
三 西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路
四 实施中小企业集群战略切入点:新的定向劳务输出
五 西部中小企业集群战略实施的途径

第七章 西部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布局
第一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产业布局的依据与原则
一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问题的提出
二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的基本依据
三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产业区域布局基本构想
一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的总体构想
二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的重要产业经齐区的构想

第三节 优化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的保障机制
一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调控机制
二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制度创新机制

第八章 推进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对策
第一节 推进市场化的产权制度创新
一 产权制度落后是西部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 西部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安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途径

第二节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管理创新
一 管理创新的内涵
二 基于市场的管理创新
三 西部工业企业管理创新障碍因素分析及解决途径

第三节 提高人力资源效益的激励制度创新
一 当前西部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当前西部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 加快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四 实施年薪制和股票期朽制

第四节 提高市场化程度的体制创新
一 国有工业企业管理体制创新
二 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三 市场准入体制创新
四 投融资体制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