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玻璃或者说是医药包装的健康产业将改写邓正川的人生之路,这将成为他为之奋斗…一生的行业,而这个行业也由此诞生邓正川的传奇。
如果是现在的环境,如果由一个管理学大师经过缜密分析,邓正川当年从石匠到造玻璃的想法肯定会胎死腹中。
一个项日的启动,需要资金、人才、资源。而当时的邓正川几项条件或者不具备,或者很薄弱。
邓正川首先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创办大地玻璃仪器厂的时候,他自己还没有见过多少玻璃仪器,而事实上,他的家乡重庆市北碚区滩口乡,也没有牛产玻璃仪器的任何优势。
常青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那个时候,做玻璃仪器,他什么都靠不上,当地既没有原材料,义没有技术积淀,更没有生产设备。
他凭什么就坚定地认为玻璃行业是有机会的,并且在多年以后创造了大地玻璃仪器厂的辉煌,后来更足创造了正川公司的辉煌?
需要知道的背景足,在陈家国提出建议的时候,邓正川在国有企业干了3年,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经验,还先后开办了两个厂。他有足够多的选择机会,比如去和当时的重庆洗衣机厂合作,给他们生产电动机——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只需要招几个人来做就可以了。
但是,根据陈大安的说法,邓正川不喜欢那样的项目。他们一起去重庆洗衣机厂淡合作的时候,邓正川对陈大安说:“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干一辈子有什么意思呢?和种一辈子地也没有区别吧!我们要搞一点大事情。”
而事实上为了“搞一点大事情”,邓正川已经积累了几十年了。
但是,在陈大安看来,这个传奇的开始并不顺利。
那时候,邓正川名义上是大地玻璃仪器厂的厂长,但实际上,他既是厂长,又是工人,还是搞销售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