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粮食及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贫困过去十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贫困发生率大幅降低(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2007)。截至2004年,按照每天一美元的标准计算,本区域平均收入贫困率降低了17%。整体上,本区域步入了实现千年发展目标(MI)G)之一“到2015年极贫人口减半”的轨道。然而,仍有世界极贫人口的一半约6.41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本区域。<br> 中国和印度都稳步迈入了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之一“极贫和饥饿人口减半”的轨道,其他17个国家或地区也正如此。总体上,印度经济的加速增长使南亚处于实现该目标的轨道上,东亚则经历了由中国引导的一个持续经济增长时期。然而,本区域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减少饥饿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与世界粮食峰会目标方面仍然困难重重。<br>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1997年年中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东亚带来毁灭性破坏,此后十年本区域更加富有,贫困人口更少,而且扮演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的国际性角色(世界银行,2007)。但是,该报告警告:对那些力图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阶段的国家或地区而言,紧随成功而来的是新一番浪潮的挑战,这是因为避免中等收人陷阱阶段的战略,即从低收入国家或地区演变到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战略与进一步迈人高收入国家或地区行列所需战略并不相同。报告还指出,正在崛起的东亚2006年增长率达到8.1%,这个增长率是过去十年来最强劲的。曾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显著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并且几乎全部都在稳定增长。在中国以及其他低收人国家或地区,如柬埔寨、老挝以及越南,收入以“异常高速率”增长。过去十年,亚太区内产出水平翻了一番,贫困发生率减半,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猛发展并实现飞跃,外汇总储备超过两万亿美元。<br> 2.营养不良南亚儿童体重不足发生率在全世界最高,5岁以下儿童体重不足发生率几乎占世界一半(46%)。区内三个国家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形成这一高比例的主要国家①,仅这三个国家其体重不足儿童数量就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城乡儿童体重不足发生率存在很大差距。平均来讲,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农村地区儿童体重不足发生率几乎是城市地区的两倍。<br> 马来西亚是营养不良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其儿童体重不足发生率在1990-2003年下降一半以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以及越南正处于改善之中。目前新加坡是世界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除了冰岛外,其儿童死亡率低于其他所有工业化国家。<br> 老挝、缅甸和菲律宾也正在取得进展,但是这个进展还不足以实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减半的目标。尽管相关数据不足,难以评估东帝汶独立后的进展,但是东帝汶是亚太区内儿童体重不足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且足有一半的儿童发育不良。<br> 2005年初在印度尼西亚亚齐省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由于海啸造成流离失所的人口中,5岁以下儿童消瘦患病率平均为11%(国际全球海洋调查系统,2005)。这与非灾区儿童患消瘦症的比率几乎相同,由此凸显的事实是营养不良是一个长期问题,与贫困、缺乏营养知识、不良饮食行为以及卫牛条件不足有关。<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