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71335
  • 作      者:
    刘志仁,岳意定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志仁,男,1964年9月出生,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高级工程师,国际项目管理专家(IPMPC),湖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现任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主要从事金融工程、投融资决策与管理、宏观经济、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公共管理、证券、资本市场、土木工程、民航、水利、电力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获部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和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获得国家、省级一等奖或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针对农村土地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政策保护机制的缺陷,以保护农村土地资源为立足点,在国内首先提出用土地信托模式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旨在构建一种全新的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土地保护机制——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以弥补现行农村土地保护机制的缺陷与不足。<br>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兴起,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农村土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农地特别是耕地的非农化趋势日益明显。现行的农村土地保护制度不完善,缺乏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土地保护机制。政府在农村土地保护政策的执行上存在很多问题,效果不理想。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br>    《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数理技术,研究我国农村土地保护信托机制的可行性、土地信托保护的运作框架和激励约束机制、土地信托保护效果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土地信托保护实现过程中的监控管理及相应制度支持系统与措施搭配。《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研究对加强农村土地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br>    (1)《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首先将我国现有的土地管理模式归纳为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政策保护,并利用系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等,全面分析了这种模式的弊端和不足,指出了现有的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政策保护模式需要社会化、多元化土地保护机制的有效配合。<br>    (2)分析了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可行性。从信托的基本原理入手,分析土地信托保护的含义、特征及其功能。利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分析农地保护存在着正的外部性,土地信托保护是解决这一外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现行农地政策保护机制的有益补充。采用数理分析和比较研究了土地信托保护的经济社会绩效优势,并对国内开展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政策法律环境、现实基础以及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分析。<br>    (3)设计了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运作框架。以相关经济学理论为依据,提出区域差异条件下我国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相关主体最优组织模式的选择;引入由地方政府引导的土地信托保护多功能中介服务机构,明确信托中介机构的各项服务职能及业务流程。以土地信托保护中信托财产的界定,以及各相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等为主要内容,设立土地信托保护的信托契约。《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还结合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实际情况,设计了操作性较强的土地信托保护运作流程。<br>    (4)《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通过有限动态博弈模型与扩展的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建立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最优激励机制。对土地信托保护中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建立了各相关主体的约束机制。土地信托保护涉及诸多利益主体的行为决策,为此笔者分别建立了政府、农户以及受托人的最优决策模型,并求解出上述三主体综合最优决策区间。<br>    (5)《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探讨了受托人行为异化及其产生的原因,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分析了监管机构与受托人之间的行为策略。借助国外成熟的土地保护效果评价框架,建立了我国农村土地信托保护效果考核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农村土地信托保护效果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br>    (6)笔者从土地产权制度、税收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等角度,建立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配套制度与措施搭配。<br>    (7)以保护土地资源为目的的农村土地信托管理模式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土地信托保护,但在国外却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最后对国外土地信托保护的实践进行了案例研究,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然后以湖南浏阳市为例,对湖南浏阳市开展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雏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湖南浏阳市推行的以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土地信托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建立土地信托服务体系、完善各项土地信托制度等一系列工作,不但切实保护了耕地、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而且大大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湖南浏阳市土地信托管理实践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增强对以保护土地资源为目的的土地信托管理模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认识。<br>    《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针对我国农地保护的严峻形势及单一的农地政策保护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土地信托保护机制。我国目前具备开展土地信托保护的条件,农村土地信托保护是现行农村土地政策保护的有益补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绪论<br>    1.1研究背景<br>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兴起,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地矛盾特别突出。中国农村土地保护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农村土地(特别是耕地)破坏和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土地保护机制,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br>    1.1.1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现状<br>    1.人地关系状况<br>    我国是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虽然土地资源总量处于世界前列,但土地人均占有量和已利用土地资源中耕地的人均占有量,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数。在我国现有的土地资源中,山地、高原多,平地、水地少,且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容易开发的土地罗少。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兴起,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地矛盾特别突出。根据国土资源部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公布的数据,“十一五”期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420万亩,由2000年10月底的19.24亿亩减至2005年10月底的18.31亿亩,年均净减少耕地1848万亩。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br>1.1 研究背景<br>1.1.1 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现状<br>1.1.2 土地管理的“耕地怪圈”现象<br>1.1.3 问题的提出<br>1.2 相关概念的界定<br>1.3 文献综述<br>1.3.1 国外文献综述<br>1.3.2 国内文献综述<br>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br>1.4.1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br>1.4.2 研究意义<br><br>第2章 中国土地管理模式现状及有效性评价<br>2.1 我国土地管理模式沿革<br>2.1.1 土地管理体制的第一次变革<br>2.1.2 土地管理体制的第二次变革<br>2.1.3 土地管理体制的第三次变革<br>2.2 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政策保护模式<br>2.2.1 严格保护耕地的土地管理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br>2.2.2 切实保护耕地的土地管理目标<br>2.2.3 服务于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体制<br>2.2.4 以耕地保护为主的土地管理内容<br>2.3 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政策保护模式有效性评价<br>2.3.1 缺乏土地利用的系统性思考与系统性结构<br>2.3.2 单纯讲求计划与控制<br>2.3.3 耕地保护中的委托一代理问题<br>2.4 本章小结<br><br>第3章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可行性分析<br>3.1 信托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农村土地保护中的应用<br>3.1.1 信托的内涵、起源及功能<br>3.1.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含义及特征<br>3.1.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优势<br>3.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经济学分析<br>3.2.1 农村土地利用中的外部性分析<br>3.2.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作用机理<br>3.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评价<br>3.3.1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经济绩效及评价指数<br>3.3.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社会绩效及评价指数<br>3.3.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经济社会绩效评价指数的比较<br>3.4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br>3.4.1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政策法律环境<br>3.4.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现实基础<br>3.4.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其他条件<br>3.4.4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制约因素<br><br>第4章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运作框架设计<br>4.1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组织形式选择<br>4.1.1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组织形式选择的理论依据<br>4.1.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中信托主体组织形式及适用性分析<br>4.1.3 区域差异条件下我国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组织形式选择<br>4.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中介服务机构及运作方式<br>4.2.1 土地信托保护中介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br>4.2.2 土地信托保护中介服务机构业务流程<br>4.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信托契约的设立<br>4.3.1 信托财产的界定<br>4.3.2 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br>4.3.3 受托人的权利与义务<br>4.4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运作流程<br>4.5 本章小结<br><br>第5章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最优激励约束机制<br>5.1 土地信托保护中相关主体的动态博弈<br>5.1.1 有限动态博弈模型<br>5.1.2 扩展的动态博弈模型<br>5.2 土地信托保护的激励制度安排<br>5.2.1 土地产权的激励安排<br>5.2.2 土地发展权的激励安排<br>5.2.3 其他激励制度的安排<br>5.3 土地信托保护中的禁止行为<br>5.3.1 土地信托保护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br>5.3.2 受托人的禁止行为及法律责任<br>5.3.3 委托人的禁止行为及法律责任<br>5.3.4 政府的禁止行为及法律责任<br>5.4 土地信托保护中的相关主体最优决策模型<br>5.4.1 地方政府最优决策模型<br>5.4.2 农户最优决策模型<br>5.4.3 受托人最优决策模型<br>5.4.4 地方政府-农户-受托人的综合决策模型<br>5.5 本章小结<br><br>第6章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中的监控管理<br>6.1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中受托人行为异化分析<br>6.1.1 忽视长期效益导致的行为异化<br>6.1.2 成本导致的行为异化<br>6.1.3 追求资产收益率导致的行为异化<br>6.2 土地信托保护过程中监控博弈分析<br>6.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效果评价体系<br>6.3.1 国外土地保护效果评价框架及借鉴<br>6.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br>6.3.3 评价流程设计<br>6.4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br>6.4.1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br>6.4.2 土地信托保护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步骤”<br>6.4.3 应用举例<br>6.5 本章小结<br><br>第7章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配套制度与措施搭配<br>7.1 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br>7.1.1 产权理论<br>7.1.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基本结构<br>7.1.3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不足<br>7.1.4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br>7.2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服务体系<br>7.2.1 土地信托保护的监督体系<br>7.2.2 土地信托保护的中介服务体系<br>7.2.3 土地信托保护中的金融服务体系<br>7.3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特殊税费制度<br>7.3.1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税制原理<br>7.3.2 土地信托保护的税费制度<br>7.4 土地信托保护中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br>7.4.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现状<br>7.4.2 农村土地保障的局限性<br>7.4.3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br>7.5 土地信托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职能<br>7.5.1 地方政府的引导职能<br>7.5.2 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能<br>7.5.3 地方政府的协调职能<br>7.6 本章小结<br><br>第8章 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实践分析<br>8.1 国外土地信托保护的实践及经验借鉴<br>8.1.1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土地信托保护<br>8.1.2 英国门郡地区的土地信托保护<br>8.1.3 日本土地信托模式<br>8.1.4 经验借鉴与启示<br>8.2 湖南省浏阳市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雏形<br>8.2.1 浏阳市农村土地信托概况<br>8.2.2 浏阳市推行农村土地信托的条件分析<br>8.2.3 浏阳市农村土地信托的主要做法<br>8.2.4 浏阳市农村土地信托存在的问题<br>8.2.5 经验启示<br>8.3 本章小结<br><br>第9章 结论与展望<br>9.1 本书的基本结论<br>9.2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br>9.3 研究展望<br>参考文献<br>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