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针对农村土地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政策保护机制的缺陷,以保护农村土地资源为立足点,在国内首先提出用土地信托模式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旨在构建一种全新的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土地保护机制——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以弥补现行农村土地保护机制的缺陷与不足。<br>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兴起,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农村土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农地特别是耕地的非农化趋势日益明显。现行的农村土地保护制度不完善,缺乏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土地保护机制。政府在农村土地保护政策的执行上存在很多问题,效果不理想。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br> 《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数理技术,研究我国农村土地保护信托机制的可行性、土地信托保护的运作框架和激励约束机制、土地信托保护效果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土地信托保护实现过程中的监控管理及相应制度支持系统与措施搭配。《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研究对加强农村土地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br> (1)《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首先将我国现有的土地管理模式归纳为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政策保护,并利用系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等,全面分析了这种模式的弊端和不足,指出了现有的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政策保护模式需要社会化、多元化土地保护机制的有效配合。<br> (2)分析了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可行性。从信托的基本原理入手,分析土地信托保护的含义、特征及其功能。利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分析农地保护存在着正的外部性,土地信托保护是解决这一外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现行农地政策保护机制的有益补充。采用数理分析和比较研究了土地信托保护的经济社会绩效优势,并对国内开展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政策法律环境、现实基础以及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分析。<br> (3)设计了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运作框架。以相关经济学理论为依据,提出区域差异条件下我国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相关主体最优组织模式的选择;引入由地方政府引导的土地信托保护多功能中介服务机构,明确信托中介机构的各项服务职能及业务流程。以土地信托保护中信托财产的界定,以及各相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等为主要内容,设立土地信托保护的信托契约。《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还结合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实际情况,设计了操作性较强的土地信托保护运作流程。<br> (4)《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通过有限动态博弈模型与扩展的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建立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最优激励机制。对土地信托保护中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建立了各相关主体的约束机制。土地信托保护涉及诸多利益主体的行为决策,为此笔者分别建立了政府、农户以及受托人的最优决策模型,并求解出上述三主体综合最优决策区间。<br> (5)《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探讨了受托人行为异化及其产生的原因,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分析了监管机构与受托人之间的行为策略。借助国外成熟的土地保护效果评价框架,建立了我国农村土地信托保护效果考核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农村土地信托保护效果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br> (6)笔者从土地产权制度、税收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等角度,建立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配套制度与措施搭配。<br> (7)以保护土地资源为目的的农村土地信托管理模式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土地信托保护,但在国外却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最后对国外土地信托保护的实践进行了案例研究,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然后以湖南浏阳市为例,对湖南浏阳市开展农村土地信托保护的雏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湖南浏阳市推行的以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土地信托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建立土地信托服务体系、完善各项土地信托制度等一系列工作,不但切实保护了耕地、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而且大大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湖南浏阳市土地信托管理实践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增强对以保护土地资源为目的的土地信托管理模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认识。<br> 《中国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针对我国农地保护的严峻形势及单一的农地政策保护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土地信托保护机制。我国目前具备开展土地信托保护的条件,农村土地信托保护是现行农村土地政策保护的有益补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