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上海市经济史学学会在上海联合举办了“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下的企业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即是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会议论文的结集。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关于近代中国外资企业在华创业和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注册制度研究,近代中外合资银行的经营特色刍议,试论抗战时期刘鸿生火柴企业的技术内化及其发展,社会环境与洋务企业的地区差异,中国博览会事业的衰变与趋新等。
《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所收之论文,虽然具体选题以及分析的思路和对象各有不同,但是以其所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这些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理念、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体现了当今海内外经济史学界,对于近代中国企业史研究共同关心的问题、发展的趋向,以及所达到的学术水准。如果以研究的共性来说,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有两个方面的方法论问题是尤为明显,即一是“制度”,二为“关系”,或者说是“网络”。所谓制度,是说《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所收的论文,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带有“制度研究”的痕迹,可以说是从宏观、微观各个不同的视角,对近代中国企业发展中的制度问题进行了各有千秋的探讨;而所谓的“关系”或者说“网络”,则表明上述论文有很多都是从关系和网络的角度,对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家、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之问的关系,进行了不同视野的探索。所表现出来的是,在这些论文中,我们的学者,我们的研究,尽管都是以历史资料为依据,所研究的大都是某一具体的问题,但是,论文的作者,谁都不满足于简单的“讲故事”式的历史事实陈述,而都力图使自己的研究有一个分析的框架,有一个观察的视角,有一个理论的归纳和分析;而且,这一分析框架,这一观察视角,又必须具有学术探讨的共性,必须具有建立学术范式的可能。可以这样说,在《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所收的这些论文以及在这些论文的讨论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者,几乎都认同在当前的中国企业史研究中,制度问题和网络关系,已经成为我们思考和解读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和方法。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在经济史的研究中,资料、档案固然重要,但是,研究的理念、理论、方法则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所收的这些论文,一定程度上确实体现了经济史学界对近代中国企业史研究的新水平,并且展示了今后一段时期研究的趋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