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中国的国家理性:关于国家建构的自由民族主义共和法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16658
  • 作      者:
    许章润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许章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治法律哲学与政治哲学,兼及宪政理论与刑事法学,尤其关注”中国问题”意义上舶来理念与固有生活调适过程中的法律方面,而念念于中国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现代重构性阐释,汲汲于儒家优良传统的法律复活和中国之为一个大国的法律布局,追求法律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寻索学术的人道意义。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中国的国家理性:关于国家构建的自由民族主义共和法理》所集诸文,多作于最近两年,分为场景、记忆、事件、语词和商谈五部分。各文长短不一,体裁异见,而总括其旨,均不外立足背景而爬梳琐屑,直观世相以寻求事理,在感受时间的娓娓道来中,进求事理之中的法理,体味法理之外的道理与情理,关切时代脉搏。
    《现代中国的国家理性:关于国家构建的自由民族主义共和法理》是作者许章润在历史语境下有关族群政治和身份认同的省思,抑或是循沿法学进路对于日常政治的规范之维的探讨,也不论是探查法律正义、寻觅如何运用宪政驯化国家,还是追究人性的多元内涵与国家的多重担当,此番努力,悉依“中国问题”打转,牵挂的不外是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进程中的国家理性及其制度实践。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中国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也就是说,差别是社会生态的天然构成要素,社会公义的实现还只能多半停留于理想层面。职是之故,以法律平等和法律正义弥补其不足,实现全体公民的政治平等与和平共处,便是良制和善治力所能及之处,也是造成良制与善治的法制接口。法律正义主要是一种体现平等原则的法权程序主义安排,不仅追求实质性公平的正义效果,而且主要和首要的在于为全体当事人提供追求这一实质性公正效果的程序体制,特别是平等的起点正义。从校正正义来看,于具体个案中追求常识、常理和常情所能认同的公正,即为法律正义;自分配正义角度而言,立法在于提供利益分配机制,最好是经过博弈而达致大致平衡的利益分配格局。而首先和直接的在于,法治为此提供全体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价值理念,建构全体公民藉由法律程序追索正义的制度可能性。由此,法权程序的公平与立法的民主化,已然成为并且必将继续成为中国社会法律生活的主要奋斗目标。
    置身全球体系的大国成长语境中,国家能力还表现为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捍卫国族利益的权能。在此全球化时代,中国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大国,其参与和处理双边和多边国际事务的程度与能力,是中国成长为成熟的政治民族的必要历练,也是评判其执政党及其领导人政治智慧的指标。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无可选择地卷入所谓大国游戏,否则,作为一个沉默的大多数,何以向世界和自身交代?正是在此,藉由各种现有国际机制,善用国际法规范,以捍卫国族利益,维护国际公义,是中国历练和展现国家能力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过往三十年,中国国家能力的增长与中国社会的发育齐头并进,部分实现了国民憧憬和公民理想。未来三十年,藉由法治辅助社会成长,实现良制和善治,强化国家能力,将会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中国民族的奋斗目标。由此,对于法律的“信仰”,一种有关政体的德性和政制之理性的确信状态,作为一种全民道德事实,就是一种国家能力.蔚为其中的重要一维,更是彼此都“别怕”的保障。
展开
目录
序言
辑一 场景:政治的时间与空间
两百年,四次全球化
“多重的中国”与民族国家的法理图景
民族国家体系的生命力及其中国意义
自由主义以民族国家为时空依托
东亚法律一体化与儒学民主的东亚图景
中国为何迟迟不见民主落地?
中国步入训政初期

辑二 记忆:意义秩序的重建
身份认同、世俗化与世界体系——“软实力”语境下回看三十年汉语思想线索
“改革”的动力学与合作的可能性
“人性”的多元内涵与国家的多重担当
地震后,四个没想到
士人精神与公民实践
民主政治、文化乡愁与文明忧思——2008年12月21日在北京某次研讨会上的发言
理性抗争,就是用爱将刺刀折弯
城墙之外无政治

辑三 事件:法意与权力意志
普法运动
“习惯法”的当下中国意义
法律的道德与不道德
代议无着与审议无力——雷人提案的制度缘由
公权力的“染黑”与“脱黑”——一个政治秩序话题
保卫社会,建设政治——再论重庆“打黑”及李庄案
权力寻租与资本托庇——黄光裕们的故事
三十年法制建设的观念史映象
国是四舛

辑四 语词:中国问题的观念形态
《历史法学》发刊词
当代中国法理学研究的基本进路
汉语法学的载体
法学自身的品性决定了社会科学方法应用前景的有限性
专业研究与学术史研究:以法学为例
“左派”的谱系
德翁的玩意儿

辑五 商谈:公共空间与价值共识
“小康”不能代表美好的人间——2009年9月书面答马国川的访谈
就业率、法学教育与社会发展——就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法学教育等问题书面答《法制日报》记者问
知识公民——_2009年6月接受陈艳的访谈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与中国的现代化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