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42965
  • 作      者:
    陈清泰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之际,编写一本专论中国企业改革30年历程的著作,回顾总结中国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30年的改革历程及主要经验,探讨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有意义的。 《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描述了中国企业改革30年的基本历程和主要经验,不仅讨论了各方面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还对至今为止公开文献较少研究的国有企业财务重建、职工分流等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讨论。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清泰,男,河北丰润人,1939年出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工业经济。
展开
内容介绍
    《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以国有企业改革为研究重点,同时关注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发展与改革。
    《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认为中国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框架,这是付出了巨大成本、来之不易的成果,应坚持这一改革方向,鼓励大型骨干企业进行整体改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分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当进一步推进“垄断产业”的体制改革;应当研究解决集体企业有关法制及改革政策不健全、不明朗的问题;应当进一步落实“36条”,支持非公企业的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1年9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如何搞好国有大巾型企业的问题。李鹏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作为企业,要积极改革内部机制”,“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除改善外部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这是中央第一次正式提出转换经营机制的问题。李鹏重申了国务院先前提出的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的12条措施,另就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问题提出8条意见,形成了著名的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的20条措施。1991年底,在朱镕基亲自指导下,国家经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法制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当时江泽民指出:“国务院制定了这份《条例》,务望各级党政部门继续解放思想,转变政府职能,真正把企业的自主权落实好”。在《转机条例》发表一周年时,朱镕基强调指出:“《转机条例》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块基石”。《转机条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文件,既把《企业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促其落实;又为制定《公司法》奠定了基础。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发表以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年5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将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议题,并就若干问题作出决定。要求抓紧文件起草T作,同时认真搞好调研,为全会做好准备。中央确定了16个调研专题,其中第二个专题“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国家经贸委承担,任务十分艰巨。调研组由国家经贸委牵头(陈清泰为组长),组织有关部门24位同志参加。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进行广泛调查研究,与100多个单位座谈,听取了300多位专家学者、实际T作者和企业家们的意见,历时六个月,八易其稿,最后由国家经贸委完成。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一、企业改革的光辉历程
二、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企业松绑
1.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拉开了企业改革的帷幕
2.京津沪8户企业试点,企业改革在全国展开
3.扩大企业自主权取得明显效果
4.制订“扩权十条”,进一步为企业松绑
三、建立经济责任制,打破两个“大锅饭”
四、探索企业经营方式,增强企业活力
五、改革企业领导体制,理顺企业内部关系
六、进行企业全面整顿,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1.企业全面整顿,为深化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
2.推行企业升级,提高企业素质
3.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并重
4.技术引进和“三资”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
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八、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九、建立企业“三项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
十、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显著增强

第二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
一、现代企业制度提出的背景
二、“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具有特殊地位
三、现代食业制度的改革意义
四、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
1.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
2.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体制
3.关于国有资产投资控股公司的定位和权能
五、有效的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1.公司治理是中国微观经济最重要的制度建设
2.健全的公司治理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3.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几个严重问题
4.持续地改善公司治理

第三章  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一场惊心动魄的攻坚战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国有企业
二、三年改革脱困目标的确立和指导思想
三、以纺织行业为突破口,打响改革脱困第一仗
四、对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贴息和债权转股权
五、加大兼并破产、下岗分流力度
六、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的成果和启示

第四章  中国企业改革:历程、特点及未来的挑战
一、中国企业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发展
二、中国企业改革的进展和主要成果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五章  中国企业改革推动模式
一、1978~1992年: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
二、1993~2003年:企业改革从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
三、2003年至今: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四、中国企业改革驱动模式总体特征

第六章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制度——30年国有企业基本制度的演变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阶段
1.1978至1992年的国企改革:主线是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
2.1993年至今的国企改革:主线是企业制度创新,实行公司制
二、我国企业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企业法律形式:从行政附属物到公司独立法人
2.企业所有权结构:从国有独资到积极推行股份制
3.国有企业经营组织:从工厂制到现代经营组织
4.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从厂长经理负责制到现代公司治理

第七章  国有经济布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一、国有经济布局变化:过程及基本特点
1.1978至1990年:国有经济比重开始下降,但仍居主体地位
2.1990年以来:国有经济比重持续下降并逐渐稳定
3.小结:国有经济布局变化的三个特点
二、影响国有经济布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1.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制度变化
2.体制变化的影响
3.进入门槛之一:准入政策的影响
4.进入门槛之二:技术经济及产业发展的影响
三、结语及展望

第八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
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1.早期探索:尝试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
2.中期探索:组建国有资产管理专司机构和建立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
3.近期探索:尝试国有资产经营及提出国有资产出资入概念
二、新世纪的改革:建立集中行使所有权职能的出资人机构和相关制度体系
1.建立新国资委
2.建立相关制度体系
3.初步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三、对现行体制的大体评估

第九章  垄断产业的国有企业改革
一、垄断产业的国有企业改革综述
1.垄断产业与垄断产业改革
2.垄断产业改革与企业改革的关系
3.我国垄断产业改革和企业改革:进展与评价
二、电信企业的改革
1.电信企业改革是产业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2.电信产业改革的目标、过程与绩效
3.电信企业改革的进展
4.电信企业改革评价
三、电力企业的改革
1.电力企业改革是产业改革的重要环节
2.电力产业改革的目标、过程与绩效
3.电力企业改革进展和成效
四、石油石化企业的改革
1.石油石化企业改革与产业改革
2.石油石化产业改革的目标、过程与进展
3.石油石化企业改革进展
4.石油石化企业改革评价
五、烟草企业改革
1.烟草行业改革与企业改革的关系
2.烟草行业改革的目标、过程与评价
3.烟草企业改革的目标、内容与评价

第十章  国有企业财务:资产资本化和结构重组
一、由国营企业到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资本化
1.传统国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统收统支
2.放权让利、“拨改贷”和“利改税”:企业财务与国家财政逐步分离
3.国有企业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财务和会计制度,确立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
4.国有企业长期隐藏的问题表面化
二、90年代国有企业的财务危机和资产结构调整
1.“脱困”:为改善国有企业财务状况而进行的各种努力
2.“脱困”的投入及国有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
3.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渐成改革的主题:从提高国有企业效益到提高国有资本效率
4.对国有资本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出资人机构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十一章  中国企业劳动制度改革与变迁
一、中国企业劳动制度变革的基本轨迹:劳动用工市场化和劳动保障社会化
1.改革初期企业劳动制度的二元结构计划体制特征及改革的主题
2.1978~1992年:下放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权,逐渐明确劳动用工市场化方向
3.1993~2002年:初步建立市场经济的企业劳动制度框架
4.2003年以后:国家完善劳动制度立法,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5.基本成果与经验:建立了与国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二、重要的攻坚:国有企业大规模“分流安置”职工和建立社保制度
1.突出问题:严重的国企冗员和矛盾
2.解决职工“分流安置”的主要措施和成本估计
3.分流安置的成果及重大意义
4.基本经验

第十二章  国有金融企业改革
一、国有金融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二、我国金融改革的基本逻辑与阶段划分
1.1979~1993年:经济增量改革下的金融改革——从经济需要构建基本金融体系
2.1994~2002年:全面经济改革下的金融改革——建章立制基础上的市场化改革
三、2002年以来的国有金融机构改革过程
1.改革背景
2.2002年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的基本过程
四、我国金融企业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金融企业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的关系
1.金融对国有企业的支持
2.金融为国有企业改革付出的成本

第十三章  高速增长中的制度变迁:乡镇企业30年
一、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制度
1.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政策
2.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政策法规
二、乡镇企业发展:阶段、特点和制度变革
1.乡镇企业的发展阶段
2.乡镇企业制度变化:从集体所有制企业变为多元股份的公司
三、影响乡镇企业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情况及分析
1.早期发展:资本来源和发展原因
2.乡镇企业家的来源
3.资源动员
四、当前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2.土地制度和金融体制是主要障碍

第十四章  中国集体企业的发展和变化:以城镇集体企业为重点
一、中国集体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来源和类型
1.中国集体企业及城镇集体企业的主要来源
2.中国城镇集体企业的法律类型
二、中国集体企业及城镇集体企业的数据:发展和变化
1.数据来源
2.中国集体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的发展和变化
三、中国城镇集体企业的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动因
1.改革以后中国城镇集体企业较快发展时期
2.1992年以后城镇集体企业的发展和制度变革
四、关于中国城镇集体企业发展和政策的若干问题
1.海尔改制启示:集体企业的制度价值及讨论
2.必须解决集体所有制企业发展和改革的政策问题

第十五章  不断创新制度,进一步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
一、企业分类和非公企业的含义
二、30年非公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非公企业发展使我国所有制经济关系得以有效调整
2.近年来非公企业发展的一些新变化
三、非公企业30年改革发展的基本进程
1.第一阶段,萌芽兴起,默认存在(1979~1986年)
2.第二阶段,共同发展,形成高潮(1987~1996年)
3.第三阶段,全面持续发展(1997年至今)
四、非公企业成长主要驱动因素分析
1.非公企业成长是制度变迁的产物
2.个体经济是私营经济萌生的种子
3.公有经济调整为非公企业发展让出了空间和资源
4.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推进非公企业超常规发展
5.非公企业自身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富有活力、自积累放大
企业改革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