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与成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66898
  • 作      者:
    李新春,苏琦主编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经济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发展是历史上空前的,市场经济原则的引入和创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经过短暂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向市场经济转型,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工程。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在市场中逐渐产生出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家。企业家是市场化组织中的重要角色,是创造财富并推动变革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管理实践是在西方企业进入过程中通过直接的学习观察并结合中国本土情景和制度因素的创新过程,计划经济时期的记忆还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可以观察到一个融合、学习、改造和创新的过程是这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国管理实践的主旋律。但同时另外一个旋律在形成越来越大的声音,这就是来自于管理科学作为一个知识发展的力量在逐渐发挥作用,通过观察、研究和知识的扩散,管理学者和咨询专家等在执著地拓展结合中国特定情景的管理学知识体系,并寻求与管理实践紧密地结合。通过商学院的教育培训和科研体系,全球的管理学知识与中国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正成为企业家知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可以预期,一旦企业家的管理实践和研究者的知识创造这两个旋律达到和谐共生的地步,中国的企业成长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br>    本书介绍如何有效结合企业的各种治理制度并使之产生更高的公司治理绩效是家庭公司治理不可忽视的研究范畴。本文的贡献就在于理论地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公司治理机制、探讨了怎样造就好的公司治理并作了必要的实证检验。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br>    1.1  理论思考<br>    1.1.1  企业家控制的企业:公司治理的内生模式<br>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人们可以观察到诸多形态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共存和发展(如国有或民营资本主导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局面。不少文献指出民营企业的市场绩效显著优于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原因是两者目标或运作存在明显的差异所致。国有企业因为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由此带来了组织的低效率。然而,深入的个案经验则提供了另一方面的证据:尽管国有企业承担一些如过度就业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负担,但它们也长期获得政府多方面的政策补贴、支持以及在各种重要资源获取上的优势,更有不少企业获得政府保护下的行业进入垄断,这在民营企业则成为了显而易见的劣势。如果考虑到此因素,国有企业因为社会目标而导致效率低下就得不到很好的解释。在竞争性市场,潜在的终极解释或许可凝聚为企业之间制度或机制的差异(Estrin,2002)——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最终会使得企业在发掘利用市场机会、开发新产品和市场、形成组织能力等一系列方面形成竞争优势。作为理论推断,我们提出:相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得到更好地发挥可能是影响两类企业之间绩效差异的主要解释变量。<br>    关键的问题是民营企业为什么能很好地发挥企业家精神?设想一个极端的情况:企业所有权完全或绝对地掌握在企业家手中,这也就是学术界常提及的企业家控制的企业,其首要特征表现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合一。依托于该类治理结构,民营企业的治理基本无须担忧传统概念的委托代理问题,因为其本身就不存在控制权的代理。此刻的企业家个人利益和组织的利益方向大体是一致的。企业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有助于形成一种内生化的自我约束机制,这种自我约束机制最终受来自市场竞争秩序的牵制,企业家只有遵循这种约束条件才可以获得市场的认可,所谓创造利润从而创造股东或利益相关者价值才有可能。
展开
目录
第1章  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br>1.1  理论思考<br>1.2  模型与数据<br>1.3  经验结果<br>1.4  讨论与结语<br>第2章  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br>2.1  引言<br>2.2  数据样本<br>2.3  企业家能力差异性的解释<br>2.4  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成长的贡献<br>2.5  结论与建议<br>第3章  企业衍生、资源继承与企业竞争力<br>3.1  引言<br>3.2  母体企业资源特性与衍生行为的关系模型<br>3.3  资源继承与衍生企业竞争力的关系<br>3.4  衍生与资源继承:华为的经验研究<br>3.5  讨论与问题<br>第4章  企业家的消失与回归:论企业家角色<br>4.1  企业家角色分类<br>4.2  企业家的消失<br>4.3  企业家的回归<br>4.4  企业家角色变迁分析<br>4.5  结论与启示<br>第5章  资本合作与信任扩展:一个跨越家族的创业故事<br>5.1  研究的问题<br>5.2  走到一起的七位创业者<br>5.3  成长时期:创业者之间的合作方式(1994~1999)<br>5.4  创业者集体退位(1999~2002)<br>5.5  外聘总经理带来的变革<br>5.6  外聘总经理下岗<br>5.7  权力向一位创业者集中<br>5.8  结论:华人资本合作与信任扩展的条件<br>第6章  家族企业引入外部董事:需求的冲突和动态变化<br>6.1  家族企业引入外部董事的理论视角<br>6.2  引入外部董事的利益和需求冲突<br>6.3  家族企业引入外部董事的阻力、动力与压力<br>6.4  成长过程中冲突需求的动态平衡<br>第7章  董事会治理与民营企业成长<br>7.1  理论综述<br>7.2  研究模型与假设<br>7.3  研究设计<br>7.4  分析结果<br>7.5  讨论、结论与研究意义<br>7.6  局限性和今后研究方向<br>第8章  家族企业的关系治理与正式治理<br>8.1  前言<br>8.2  关系合约与代理合约<br>8.3  正式治理与关系治理<br>8.4  家族企业的两类代理合约<br>8.5  家族企业对两类代理合约的治理<br>8.6  结语<br>第9章  环境约束与家族企业上市时机选择<br>9.1  理论基础<br>9.2  模型假设<br>9.3  模型建构<br>9.4  模型的政策含义<br>第10章  家族企业中的信任与控制<br>10.1  组织中的信任和控制<br>10.2  资产风险较低时家族企业中的信任和控制<br>10.3  资产风险较高时家族企业内部的信任和控制<br>10.4  家族企业中的信任与控制机制:理论模型<br>10.5  总结<br>第11章  信任与控制:来自家族企业的案例研究<br>11.1  资产风险较低时家族企业内部的信任和控制<br>11.2  资产风险较高时家族企业内部的信任和控制<br>11.3  家族企业中的信任与控制机制:一个理论模型<br>11.4  案例研究<br>11.5  总结<br>第12章  直接上市家族企业的行业分布、地区分布与治理结构特点<br>12.1  样本选择<br>12.2  样本企业的地区分布<br>12.3  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br>12.4  直接上市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特点<br>12.5  简短总结<br>第13章  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br>13.1  引言<br>13.2  动态能力的理论维度与社会调查<br>13.3  我国企业的动态能力:特征与测量<br>13.4  动态能力的功效<br>13.5  结束语<br>第14章  集群企业学习导向、模仿创新和绩效<br>14.1  引言<br>14.2  理论评述与假设<br>14.3  变量测量与问卷初测<br>14.4  研究结果<br>14.5  讨论和结论<br>第15章  GEM模型与产业集群竞争力<br>15.1  引言<br>15.2  CEM模型与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br>15.3  AHP分析法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br>15.4  方案因子的评分标准与产业集群竞争力分值<br>15.5  澄海玩具产业集群竞争力实证分析<br>第16章  资源视角下的衍生战略:适用性及有效性<br>16.1  引言<br>16.2  衍生战略:理论与假设<br>16.3  衍生战略的案例研究<br>16.4  结论与讨论<br>第17章  企业网络结构动态稳定均衡及进入成本研究<br>17.1  引言<br>17.2  文献回顾<br>17.3  JW静态模型及其动态扩展<br>17.4  企业网络结构动态稳定均衡<br>17.5  结束语<br>第18章  Social Capital, Observational Learning, Resource Acquisition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br>18.1  Introduction<br>18.2  The Oretical Framework and Hypotheses<br>18.3  Methods<br>18.4  Results<br>18.5  Discussion<br>18.6  Conclusion<br>18.7  References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