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什么是企业目的<br> “一个人自身的条件决定他所做的事情。”<br> ——歌德<br> 其他的孩子睡觉前听到的是童话故事,而我所听到的却是降临在我们家庭的灾难。当我还只有六七岁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我想到的都是这样的情景一一那天一些激进分子来到我们在希腊的农庄,他们想抓我的父亲,但是我父亲早就离开了家,加入了解放家乡的斗争中,于是那群激进分子就拿剩下的妇女们开刀。<br> 那天我们村有54名妇女。这些人要求她们说出我父亲的下落,但是她们全都不说。于是,所有这些妇女都被枪毙了,只有两个人活了下来,她们受了伤,还是靠藏在其他的尸体下面捡回了性命。<br> 我讲这个故事不是为了耸人听闻,而是因为真实的故事比起抽象的观点来更具有说服力。的确,我们都从故事中学到了许多东西,无论是我们孩提时代听到的童话还是后来读到的人物传记。当然,这也不是说我认为了解惨绝人寰的悲剧就是学习企业目的的最佳途径,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非残忍的方式学习,但是悲剧的力量在于,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你也不会全然忘记那发生的一切。<br>所以尽管悲剧降临了我的家庭,但是我却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忘记目的的中心含义——因为即使我家在那天遭到毁灭,但我家人的死只会使人民更早地觉悟,最终压迫希腊人民的这些反动统治力量一定会被人民推翻。我的那些死去的家人是为祖国的自由而牺牲的,这样想也许稍稍可以让我的心灵得到一点慰藉。<br> 沉重的故事培育出沉思的孩子。12岁时我开始阅读修西得底斯(Thucydides)的作品,那篇由伯里克利(Pericles)为死于公元前490年的雅典人宣读的悼文给我很大的震动。有些读者可能已经忘记了希腊的历史,这篇悼文产生于雅典和斯巴达之间历时长久的战争年代。雅典和斯巴达不仅仅只是敌对城市,它们之间的文化也截然不同:雅典以“自由”著称,而斯巴达以“保守”闻名。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争常难分胜负——斯巴达的军队经常入侵雅典,但是当弹尽粮绝的时候就会撤军。在伯里克利发表那篇悼文之前,斯巴达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在那场战役里,斯巴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雅典军队士兵死伤惨重,雅典城邦的一些最受尊重的贵族也在那次战役中阵亡,雅典士兵的士气空前低落。<br> 就在那样的背景下,伯里克利发表了那篇悼文。他的悼文不仅成为了林肯总统第二次就职演说的模本,也体现在丘吉尔发表的“不列颠之战”的演讲之中——我一遍遍地重读这篇悼文,它成了我深爱的文章。在我成为一个少年之后,我抄写了这篇悼文两遍,最终,我记住了它。<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