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技术管理与技术预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171492
  • 作      者:
    余序江,许志义,陈泽义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技术管理与技术预测》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展开
作者简介
    余序江(Dr OliverS Yu),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现任美国STRSGroup总裁.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商学院硅谷商业发展中心主任,商学与工业管理硕士班兼职正教授,中国台湾东华大学讲座与荣誉教授。曾任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院(SRI)科技与能源战略中心主任,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计划分析处处长,斯坦福大学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兼职副教授。著有专著6本,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技术管理与技术预测》针对当前技术管理的相关课题,从技术管理的意义与内涵、技术企业管理、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技术发展的规划等内容进行阐述与探讨,并以电力技术的情境分析为例,阐述了技术预测与规划的应用。
    《技术管理与技术预测》可作为技术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政府技术领域的领导、企业技术主管、大学与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与技术工作者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第1节  技术的定义
    技术(technology)的含义是:“达到某一实用目的之方法”,包括所有能切实增进个人生活及延续人类生存所需必要事物的各种方法。技术预测学者Ayres则将技术定义为:“将一套有条理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的系统化方法。”此外,社会学者Ellul则称:“技术是在人类各种活动领域中,为达成目的而具有合理性与效率性的各种方法。”
    本书综采群议,将技术定义为:“技术是一套有系统的知识与方法,被运用于改变及控制人类的各项活动,以增进人类的活动效能、效率和生活质量。”在此定义下,技术可说是一种配方(formula),可用来决定各种要素资源,投入经济活动的外在组合方式及其内在结构关系,借由一套生产流程或消费程序,以提升活动的量与质,进而对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做出实质的贡献。具体言之,诸如蒸汽机、电信网、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发明,以及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专家系统等软件系统程序的创新,均属技术的范围。
    我们对技术“配方”的观念,可进一步阐释如下:
    通常,对于任何一种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及消费行为),均可用一多变量的数学式予以说明:
    U(Y,O)=f(K,L,E,M,T)(1)
    其中,U:表示各种经济活动的效用(utility);
    y:表示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正面效益,如国民收人;
    O:表示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负面效益,如环境污染及安全上的威胁;K:表示资本,泛指厂房、机器设备及土地资源;
    L:表示人力资源;
    E:表示能源,或称动力的来源(source of motion);
    M:表示一般生产或消费的物料资源,如原料及零组件等;
    T:表示生产或消费活动所采用的技术。
    以上各种要素中,K和L可视为原始投入(primary input),E与M则为中间投入(intermediate input),而T则表示人类智慧的技术水准,其目的在于有效结合K,L,E及M,以发挥整体功效,其角色可说是各种要素中最重要者。简言之,以上K,L,E,M的各种组合形式(包括生产与消费方式),通过人类技术的结合,在消费者“愿付价值”(willingness to pay)的领域内,创造出更高附加价值(value—added)的商品或劳务,经由此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即表示效用的提升,进而构成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此指标代表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及生产者剩余(producers surplus)的总和。前者指消费者愿付价值扣除实际支付价值的差额,后者指生产者所获得的产品售价扣除其实际耗用成本的差额(见图1—1)。
    图中D与S线分别代表需求与供给,在均衡点E时,△AEP为消费者剩余,△BEP为生产者剩余,△ABE为社会剩余(social surplus)。基本上,技术可说是影响经济活动效用最广泛的一种投入要素,因为技术是决定其他各种投入要素的配方,代表的是人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经济学家(Solow)更因首先深入了解这层关系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技术本身无法单独存在,需依附于所有其他各种投入要素的生产程序。同时,任何一种投入要素的转化,皆会引起技术的变动,进而影响经济活动之形态。例如,对于传统的工业制造过程,若改为机器人生产,其技术的改变必将导致各种投入要素组合形态的改变。比方说,机器人需要相关设备配合,资本的投入量必随着购置机器人的硬件设备而增加;另一方面,原来大量的人力必将因为机器人的有效取代而减少;而原物料的使用种类与数量消耗之多寡也将根据机器人制造过程与机器人的生产力而定。
    技术对经济活动不仅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以图1—2来描述“经济发展”、“环境质量”与“技术应用”之交互关系。经济发展有赖技术的推动,技术作用的发挥则有赖机器硬件设备与人类智慧及劳动的结合,经由能源动力的驱使来达成。换言之,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有赖技术的运用,而技术的进步则使人类获得更多、更好的新产品与服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的应用固然可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得以改善,但技术的使用与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例如,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经济发展)之下,电灯与空调(技术应用)可使人类的生活空间(环境质量)更加光明舒适;然而,供给电源的发电厂则会产生环境污染与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因此,技术对经济发展(y)与环境质量(O)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须同时加以深入探讨(许志义、陈泽义,1993)。
    近年来,所谓高技术产业(high—tech industry),已受到全球民间及政府普遍重视。高技术产业虽然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但已有以研究发展费用及技术员工人数为标准,如:美国劳工局即以技术人员/总雇员,及研究发展支出/销售额,同时大于全国产业的平均值两倍以上者为高技术产业(Davis,1982)。另外,Boretsky(1982)以研究发展费用占总收入10%以上者,或员工中有10%以上为自然科学、工程及技术专家者为高技术产业。Kelly(1977)则以产品之研究发展费用与售价之关系来定义“技术密集度”,以技术密集度在全部产品的前1/4者,即可列为高技术产业。在实际应用上,中国台湾、欧盟、美、日、韩国等则列举出某些特定产业为高技术产业,兹要述如下。
    1.台湾地区根据:(1)市场潜力大;(2)产业关联性大;(3)附加价值高;(4)技术层次高;(5)污染程度低;(6)能源依存度低六项特性,选出新兴高技术产业,包括通信、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机械、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制药、医疗保健、污染防治等产业。
    2.欧盟:依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包括了与电子结合的产业、航天工业、核能工业、专业工程、生物工、新能源技术、海洋矿床开发7项产业28项产品。
    3.美国:包括化工及制药、机械(尤指计算机及办公室自动化)、电机和通信、专业及科学仪器、航空及导弹等产业。
    4.日本:包括工业用机器人、集成电路、办公室自动化、新材料工业、生物技术、资信网络系统、计算机及光电工业、航天工业等。
    5.韩国:列举出半导体及计算机、精密化学工业等9项产业再细分为43小项产业。
    综观上列各地区、国家的高技术产业项目,基本上具备三项特性,即高技术密集度、高附加价值率及高资本密集度。
    总之,从技术的“配方”定义来看,高技术便是K和L高而E和M低的一种高智慧与高效率(即au/at高)的技术与方法。这也是未来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一大趋势。
    第2节  技术的重要性
    由技术的“配方”定义中,我们可以明确了解技术应用与经济发展及环境品质的相互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列茨(Kuznets)曾经说过:“近代经济成长的本质是一个不断累积技术新知并加以应用的过程。”也就是说,经济成长源自于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技术不断进步的原动力,则必须依赖企业源源不断地从事研究发展和创新。基本上,技术进步带动了经济的成长与社会的变迁,其背后的驱动力来自产业研究,而技术研发能力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条件,且是主要的构成因素。尤其在世界经济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下,各工业国家莫不以加强技术发展及研发成果的应用,以带动高技术产业成长,并维持国家竞争力。
    先进国家之所以成为先进,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技术发展的重视,以及独具特色的研究与发展体系。美、日、欧各国,自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技术发展乃至产业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发展体系,因此可成为国家的发展支柱,例如,美国的信息、航天、电信等,日本的汽车、机械、半导体等,德国的化工、精密机械、汽车等,瑞士的钟表、精密机械等,都是明显的例证。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能迅速复原,并在全球市场上拥有强势地位,除了归功于其深厚的工业基础之外,民间业者具有高度的研发意愿,以及在技术发展长期的积极投入,是其领先世界各国的主要原因。
    今天,技术的改变与进展,不但明显冲击着国家经济与工商业的发展,更影响个人生活形态与社会组织的变化,农、工、商业,乃至政府部门与家庭单位的一切活动,均与技术的利用息息相关。例如,照明与电视技术的应用,已改变人们作息时间与家庭互动方式;电话、传真、互联网(internet)及电子邮件(E—mail)技术,更明显影响人们的沟通形式。
    近年来在各种技术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最为迅速,对人类生活形态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因此,以下即以信息技术为例,探究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形态的重要影响。
    信息技术是指与资料的生成、传送、利用有关的技术,其应用领域几乎是无所不包。但狭义而言,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范围,则是指3C产业。所谓的“3C产业”,即为计算机业(computer)、控制性电子业(control)与通信业(communications)。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可由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形态的改变来探究。基本上,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电信网络,可将人们的声音影像传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而经由计算机传输作业,则可将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数据,拉近到我们身边。事实上,由于人类微电子技术与远程通信能力的突飞猛进,通过各式各样的技术产品,已明显传递出一项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另一波技术文明的变革已悄然到来。
    仔细探究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可得知:芯片运算能力的不断增强,应为其主要的原动力。此即验证了“摩尔定律”(Moore’S Law)的正确性。所谓摩尔定律,是指随着芯片中电晶体密度的快速提高,每18至24个月,芯片处理器的操作效率将可提高一倍(或伴随其价格降低一倍)。例如,现阶段个人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已经足以超过先前价格昂贵的主机或大型工作站。换言之,芯片的运算能力,在某一个程度范围内,将呈几何级数成长。至于此所造成的结果则是:个人计算机已有足够的能力,来支援及提供即时的计算与通信工作,从而使得如全球计算机电话(global telephone coverage)般的高难度通信工程,已成为可以实现的工作。
    信息技术的发展(如芯片运算能力的提升),明显改变人类的生活形态。此可由以下五方面来加以说明(蔡士杰、张一中,1996)。
    一、全球即时沟通的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人类已生活在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中。例如,通过电视卫星,可同步收看全球世界影视节目。通过无线电及通信技术,可即时传真文件资料及语音影像至世界各地,使得第三地会议、远距医疗、远程教学皆成为事。又如经由建立远程网络及非同步传输模式(ATM)的发展,更可通过个人计算机交换处理各种信息,如金融信用、票据交换、商业交易的执行,以形成全球化信息网络,此举已明显使得“天涯若比邻”成为人人可以体会的事。
    二、即时运算的日常生活设施
    通过特殊微晶片,联结计算机网络的国际网站如Java或Yahoo,更可如分类电话簿般,将互联网络转化成为一个巨型的中央处理器,以执行即时的查询,甚至运算功能。小到全自动化的微波炉、烤箱、洗衣机及照相机,大到屋体的照明、空调保全系统,以及智慧型办公大楼,皆属即时运算的显例。在不久的未来,智慧型汽车与飞机将相继出现,从而使用计算机设施来执行即时运算,将如同电力的使用一般,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只要轻按开关,即可完成庞杂的计算与分析工作。
    三、信息密集的工作形态
    经由完善通信网络与资料库系统的支援配合,人类可更轻易、更有效地搜集并交换工作所需的信息,工作形态将趋向信息密集(information intensity)。即通过建立数字化的企业信息网络及高速、宽频的网络服务,即可完成工作中所需的资料处理、知识生成、信息分享与再利用的各项功能。影响所及,在家工作(workat home)及个人工作室(站)(workstation)将逐渐形成,未来更将朝向虚拟化的工作群组及企业组织(virtual work groups and organizations)的方向来发展。
    四、标准形式的作业环境
    为有效连结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个人工作站,以利各级工作成员间的信息交流,有赖建立一个共同接受的标准化模式,以降低混乱的程度。因此,未来各样的信息技术,在信息交换的形式上必将快速地标准化,例如,整合式订票系统、通用式信用卡/金融卡及同一规格的商业交易报表格式,遂形成高度标准化的信息交换形式。此使得人类得以在更规律、法制化的作业环境中,追求更多元化、更自主式的生活空间。
    五、重新定位的伦理价值
    更重要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明显衍生出其他社会、文化与伦理层面的影响。例如,网上交易法律权益认证问题、个人隐私权的确保问题、恶意广告的文化问题、著作版权的保护问题,以及网络色情与犯罪的防范等问题,都直接或间接挑战人们的生活环境与价值体系。换言之,如何在开创便捷的生活空间、尊重个人隐私权及维护应有的社会公德与伦理之间,取得应有的均衡,是信息技术未来管理上的重大课题,其带给人类在社会与文化层面的冲击影响不可忽视。
    总之,信息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新里程,也是人类脑力智慧的结晶。信息技术不仅开发了迅速便利的新产品,也配合人类理想生活形式,发展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空间。信息技术对人类物质社会的重要影响,当然在其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彻底改变人类的家居生活与企业工作形态。人们只要在桌上架设一部个人工作站,便可以与全世界的工作站即时完成信息的交换运作。除此之外,信息技术也在人类的心灵文化上开启了另一扇窗户,即开拓了人类思考的境界和视野,并直接撞击了人类基本的价值伦理。最后,诚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对技术发展的启示:人类须正视技术发展所引起的价值观革命(revolution in value),呼吁人类应重新思考短期获利与期望做些对世界人群有益处的事,并权衡两者,以创造出更有意义的革新。
    第3节  技术发展与技术管理
    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全球竞争之白热化、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研究发展成本的高涨,传统的产业管理形态已无法适应上述竞争趋势的改变。各行各业在面临这一波动态市场的竞争压力下,必须对过去有关高技术产业管理的政策有所调整,诸如研究发展组织的分权化与扁平化、技术发展导向区域化与全球化,甚至设法与竞争者合资或形成战略联盟等,均是当前变化多端的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现象。另外,由于产业技术研究与发展本身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技术创新或投资活动亦具有很强的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s),世界各国对于由政府部门以行政力量支援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或代替市场决定企业应发展的产业技术项目,或指导产业加速其所需技术的商业化,来达成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目标,都极为关注。
展开
目录
第1章 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第1节 技术的定义
第2节 技术的重要性
第3节 技术发展与技术管理
第4节 技术管理与预测的重要性
第5节 本书章节安排

第2章 技术管理的内涵
第1节 主题领域层次
第2节 内部结构层次
第3节 企业活动层次

第3章 技术企业管理
第1节 技术企业的战略规划
第2节 技术企业组织
第3节 技术企业的领导
第4节 技术企业沟通的重要性
第5节 技术企业的绩效控制

第4章 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1节 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
第2节 各阶段的管理方式
第3节 技术管理与预测的落实

第5章 技术发展的预测
第1节 预测与技术预测
第2节 技术预测的重要性
第3节 技术预测的用途
第4节 技术预测与其他预测
第5节 技术发展预测的方法

第6章 专家判断预测法
第1节 个人访谈与问卷调查
第2节 德尔菲法
第3节 头脑风暴法
第4节 名义团体技术

第7章 整体分析预测法
第1节 轮廓架构形式
第2节 实质内容形式

第8章 情境预测法
第1节 情境的意义
第2节 情境预测工具与决策
第3节 情境预测工具与技术预测
第4节 情境预测工具的适用时机
第5节 情境发展过程与专家群讨论

第9章 情境发展步骤(一)
步骤一 确定决策焦点
步骤二 认定关键决策因素
步骤三 分析驱动力量

第10章 情境发展步骤(二)
步骤四 选择不确定轴面
步骤五 选择及增修情境
步骤六 分析情境含义

第11章 技术规划架构
第1节 技术规划的重要性
第2节 技术规划的目的与功能
第3节 技术规划的实施原则
第4节 技术规划的五大中心主题
第5节 技术规划流程

第12章 技术规划程序(一)
阶段一 建立初步技术层级
阶段二 评估初步技术层级

第13章 技术规划程序(二)
阶段三 发展技术战略结论
阶段四 计划组合筛选
附录 技术发展预测的模型预测法
第1节 趋势外插法
第2节 类比方法
第3节 因果模型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