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与经济经典
《中国经济经典的文化逻辑》要讨论的问题是中国古代经济经典的文化逻辑。
何谓文化逻辑?所谓文化逻辑,就是从大文化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经济经典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或者换句话说,中国古代经济经典的文化逻辑,就是指在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经典与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经济经典与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是不言而喻的。经济经典作为中国古代经济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变迁的深刻反映和集中体现,首先要受到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也自然会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经典之中。我们知道,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西方经济学乃至人类经济学史上的经典文献,它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面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生理结构和内在规律在理论形态上的科学反映。但它不可能产生在古代中国,而只能产生在18世纪的英国,只能产生在已经在国际上取得经济领先地位的英国,只能产生在资产阶级已经取得光荣革命胜利并已占社会统治地位的英国,只能产生在机器生产已初见端倪的英国,只能产生在涌现出以牛顿和洛克为代表的科学和思想人物的英国。没有这些社会文明的积淀和支撑,任凭你亚当·斯密再聪明十倍,再天才百倍,也写不出《国富论》。与亚当·斯密同时期的中国,能与《国富论》一争高下的经典文献非《红楼梦》莫属。虽然《国富论》和《红楼梦》均代表了彼时两个国度的文明成就,但其差异却是多层面和多角度的。前者为经济经典,后者为文学经典;前者为新文明唱赞歌,后者为旧文明吟挽歌;前者为工业革命的发展预言,后者为封建王朝的衰亡预言;前者为工场手工业时代集大成,后者为清代文学登峰造极。两者的差异还可以枚举许多,比较的目的,不是要论其高下优劣,而是要说明:不同的社会文化基础,产生不同的社会经典;不同民族的经典文献,反映不同民族的文明类型和文明进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