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73558
  • 作      者:
    延军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西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之一。作者系统阐述了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的模式、类型、形态、机制、途径、模型、实施方略、发展对策和理论,对典型区域的发展模式作出了客观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充分发挥区域研究的综合性优势,以生态经济学方法为依据,追踪区域科学、宏观经济学的前沿理论,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1S)、遥感(GRS)和全球定位系统(19PS)3s等现代手段,应用系统工程、层次分析、实证调研等方法,发挥典型区域与全面分析相结合研究的地域优势,完成资料(监测)收集、数据集成、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的不同研究环节,重点完成好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层次,拓展生态经济学研究方法,主要突出“五性”:<br>    (1)实证分析法——真实性。对于区域问题,“没有实证就没有发言权”。实证分析包括实证调查与实地考察两个方面。通过实证调查,进行样本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对策。通过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环节。
    ……
展开
目录
    前言<br>    第一章  经济发展与生态重建研究设计<br>    1.1  研究意义<br>    1.1.1  学术价值<br>    1.1.2  实践意义<br>    1.2  目前主要代表性观点评述<br>    1.2.1  关于生态经济学研究<br>    1.2.2  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br>    1.2.3  关于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研究<br>    1.2.4  关于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br>    1.3  总体框架<br>    1.3.1  研究框架<br>    1.3.2  研究目标<br>    1.4  研究方法<br>    1.4.1  研究方法<br>    1.4.2  技术路线<br>    1.4.3  重点问题<br>    1.4.4  难点问题<br>    1.4.5  主要创新之处<br>    参考文献<br>    <br>    第二章  西部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理论<br>    2.1  生态环境建设不同模式的评价<br>    2.1.1  国际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的评价<br>    2.1.2  国内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的评价<br>    2.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模式研究的思路和方法<br>    2.2.1  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br>    2.2.2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研究的文献述评<br>    2.2.3  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模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br>    2.2.4  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模式选择的原则<br>    2.3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互动模式的选择<br>    2.3.1  互动研究进展与互动理论基础<br>    2.3.2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互动模式建立的必要性<br>    2.3.3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互动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br>    2.4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模式的内容<br>    2.4.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中的产业互动<br>    2.4.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中的区域互动<br>    2.4.3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中的制度互动<br>    2.4.4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中的敏感点互动<br>    2.5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互动的类型、形态与动力<br>    2.5.1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互动类型<br>    2.5.2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互动的形态<br>    2.5.3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互动的动力<br>    2.5.4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互动的机制<br>    2.6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阶段和途径<br>    2.6.1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的阶段<br>    2.6.2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的途径<br>    2.6.3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模型<br>    2.7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互动模式的实施方略<br>    2.7.1  进行生态和经济系统对接<br>    2.7.2  进行生态系统与开发方式的对接<br>    2.7.3  提高西部生态经济的总量与质量<br>    参考文献<br>    <br>    第三章  西北典型区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模式<br>    3.1  西部经济与生态评价及生态经济功能分区<br>    3.1.1  西北与西南地区经济与生态现状评价<br>    3.1.2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br>    3.1.3  西部生态经济功能分区<br>    3.2  三江源地区经济与生态互动度评价<br>    3.2.1  三江源地区概况<br>    3.2.2  生态脆弱度评价<br>    3.2.3  贫困程度评价<br>    3.2.4  人类活动强度评价<br>    3.2.5  经济与生态及人类活动的互动度评价<br>    3.2.6  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机制<br>    3.3  草原区经济与生态互动模式<br>    3.3.1  内蒙古草原经济与生态互动研究<br>    3.3.2  草原牧区经济与生态互动模式研究<br>    3.4  黄土高原典型区经济与生态互动模式<br>    3.4.1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br>    3.4.2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br>    3.5  西安市生态小城镇发展模式<br>    3.5.1  生态小城镇的含义<br>    3.5.2  建设生态小城镇的理论基础<br>    3.5.3  生态小城镇的建设目标<br>    3.5.4  生态小城镇发展模式分析<br>    3.5.5  西安市生态小城镇发展模式<br>    3.5.6  郭杜镇生态小城镇案例研究<br>    3.5.7  小结<br>    参考文献<br>    <br>    第四章  西北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对策<br>    4.1  互动发展工程与制度创新<br>    4.1.1  三北生态草建设<br>    4.1.2  生态黄河建设<br>    4.1.3  区域互动对策<br>    4.1.4  生态认证对策<br>    4.2  西北典型区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实证分析<br>    4.2.1  甘肃河西走廊生态经济建设发展对策<br>    4.2.2  陕西吴起县退耕还林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br>    4.2.3  宁夏沙产业发展对策<br>    4.2.4  陕西咸阳基于SD模型的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对策<br>    4.3  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的投融资对策<br>    4.3.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投融资现状剖析<br>    4.3.2  有关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的若干认识与政策分析<br>    4.3.3  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快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br>    参考文献<br>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