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中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顺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借鉴国外经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其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1992年以后获得了迅速发展。到2005年,我国省级以上(含省级)开发区共916个,批准规划面积1.58万km2;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9个。
从2002年的经济指标排序来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ianjinEconomic—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rea,TEDA,简称“泰达”)的国民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利用外资额、出口额均居全国首位。其国民生产总值达380.09亿元,占全国开发区的12%,比第二位的广州开发区高出50%以上,工业总产值比第二位高出80%以上;出口总额和合同外资额分别比第二位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开发区高出56%和l2%。
然而,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泰达也遇到了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其赖以快速发展的特殊优势将不断削弱。与此同时,广州、昆山、大连、北京等地的开发区来势迅猛,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排名紧追泰达。在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如何保持开发区产业发展优势,继续承担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不断提高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继续发挥对外贸易和资金技术引进的窗口作用,成为开发区转型的动力和目标。
与一般区域的产业内生发展不同,开发区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外生性和导向性,深受特殊的政策、体制、环境影响,在发展基础、诱因、路径和趋势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泰达作为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分析其产业发展特征,探讨其产业转型思路,对于我国开发区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泰达在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后,各种问题开始不断涌现。其中,首要问题就是土地的扩展和有效利用。其次,如何与周边地域在功能与空间上协调,如何走出开发区的“孤岛经济”限制,实现地域一体化也是开发区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王雪峰,2003)。目前,泰达的土地已经十分紧张,尤其是大型工业项目建设的连锁效应,对土地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但由于行政体制上的障碍和交易成本的制约,土地扩展受到很大阻力。同时,泰达与周边地域在城市功能、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缺乏协调。加之,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内部空间功能布局有待完善。因此,泰达的空间整合与优化将是其实现土地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关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