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奇迹的解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2069
  • 作      者:
    桑玉成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30年前,我们党果断结束“文化大革命”,把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勇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人民谱写中国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从此,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人民历史活动的主题,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同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
    30年来,党和人民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义无反顾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征程中锐意创新,开拓前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全面改革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使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走上了摆脱贫困、逐步富裕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的历史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她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光明前景,给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信心。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仅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这是上海市委宣传部集中全市最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全力打造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精品力作,力求全方位地研究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全书从理论的高度、宏观的视角,探索、总结30年来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显著成就、基本经验。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短缺经济时代的终结
    (一)“文革"落幕:短缺经济时代的“墓志铭”
    提起计划经济年代,人们不约而同地会想到短缺经济。自从1982年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在《短缺经济学》一书中提出这个概念以来,短缺经济的概念已经为学界所普遍认同,并为常人所接受,以至于人们通常将短缺经济视为计划经济的代名词。我们知道,自苏联以来,前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路线和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力一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这些原本建立在相对贫困和落后的国情基础上的国家迅速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很多国家一举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计划经济年代的中国亦是如此。但是,在计划经济年代里,物资的短缺在前社会主义国家是普遍存在的,几乎一切物资特别是基本生活消费品都处于短缺状态,为了保证短缺的基本生活消费品的公平分配,前社会主义国家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计划供应的方式,通过相对平均地发放各类计划票证来实现基本消费品相对公平的分配。在短缺状态下的这种相对公平的分配尽管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念,但却是一种低水平的平均主义的分配。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计划供应制度限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直到伴随这些国家的转型或者改革而逐步趋于消失。在中国,走出这种短缺状况是在“文革”结束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逐步实现的。
    那么,这里似乎存在着一个“悖论”:即计划经济年代生产力的大发展与物资短缺现象的长期并存之间形成了鲜明的且又相互矛盾的对比,似乎构成了一种发展的“悖论”,而要理解这种“悖论”,还需要从前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现代化战略与经济体制模式谈起。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一  短缺经济时代的终结
(一)“文革”落幕:短缺经济时代的“墓志铭”
(二)拨乱反正:短缺经济时代的转折点
(三)光鲜数字:短缺经济时代的终结

二  解放思想:经济奇迹的思想引擎
(一)解放思想:“伟大转折”的起始点
(二)解放思想与经济奇迹的因果历程
(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

三  改革开放:经济奇迹的平衡两翼
(一)经济重心:历史使命的根本转型
(二)改革开放:政党先进性与群众首创精神的历史合力
(三)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带开放:经济奇迹的平行两翼
(四)渐进式:一种梯度发展战略

四  市场经济:经济奇迹的体制基础
(一)改革主线:从计划到市场
(二)微观体制: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中观体制:富有效率的市场制度
(四)宏观体制:活而不乱的调控制度
(五)分配体制:动力强劲的分配制度
(六)保障体制:和谐稳定的保障制度

五  党的领导:经济奇迹的导航灯塔
(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问题的命脉
(二)有效管理: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服务型政府
(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经济奇迹的政治模式
(四)党的建设:中国现代化的永恒命题

六  科学发展:经济奇迹的未来航道
(一)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追求可持续:人和自然的和谐
(三)统筹协调:实现发展的均衡
(四)社会建设:增强民生福利和社会公平
(五)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政府、企业和人民的参与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