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杜润生改革论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41982
  • 作      者:
    ((1913-))杜润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杜润生,1913年生,山西省太谷县人。青年时代,先在太原就学于国民师范,后到北平师范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在读书期间,即已从事革命活动。北平“一二·九”运动中参加学联,参与和领导学生运动。1932年参加党的外围组织——社联和反帝大同盟。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前期,在山西太行山晋中地区任游击队长,从事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后期从事民主政权的领导工作,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先后担任过晋冀豫党委宣传科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委员,太行六分区、二分区专员,太行行署副主任,太行区党委城工部太原城委书记。
    解放战争中,随刘邓大军南下,主要从事农村工作,领导所在地区的土地改革和农民运动,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秘书长,中共中央华中局秘书长,淮西区党委书记,中共豫皖苏地区四地委书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担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杜润生改革论集》所选的文章,大多是过去30年间对中国经济改革和政策制定发生过直接影响的调研报告、政策建议、理论著作。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各卷文章,都是由作者自己编定的;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在探索中前进的过程,读者从书里,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改革开放积极超进取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对某些问题的不同见解和思想历程。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9月14日)
    1.国家农委代中央草拟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文稿,主题是责任制,着重处理好包产到户问题。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但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农民,照顾农民要求,以便于更好地引导农民前进。允许包产到户,但要因地制宜,不搞一股风、一刀切。要彻底改变多年来惯用的脱离群众的错误做法。也不能从一个死框框出发,横加批判,否定一切。要区别包产到户和资本主义。不要把平均主义当社会主义,不能单纯靠政治斗争手段处理经济问题。对农民只许说服教育,经济诱导,不准强迫。
    对干部,鼓励解放思想,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勇于探索,言者无罪,兼听并收。
    2.代拟稿指明集体经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不可动摇的基础。
    3.确定集体化的方向,并不否认我们组织集体经济的经验是不成熟的。集体经济内部管理制度怎样才能体现按劳分配,改变“多劳不能多得,好劳不得好报”的毛病,如何激发社员个人对集体经济的高度关心,依然是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还需要进行各种探索和试验。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各地干部与群众,解放思想,大胆试验,在建立生产责任制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据今年麦收前后的不完全统计,全国90%的生产队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其中,定额包工的约占55%,包产到组的约占25%。此外,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包产到劳、包产到户等各具特色的责任制形式。6月以后,包产到户有较大发展,初步估计,现在可能达到20%左右,并且向中心地区发展。于是,产生了争论。
    ……
展开
目录
作者自序
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0年9月14日)
关于农村经济政策问题的一些意见
(1981年2月)
农村工作的历史性转变
(1982年9月4日)
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农村合作经济的新发展
(1982年11月23日)
对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说明
(1982年12月31日)
对《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的说明
(1983年12月18日)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几个社会目标
(1984年12月20日)
先富后富和共同富裕
(1985年12月20日)
依靠科学技术增强农业经济地位
(1986年4月11日)
论沿海地区外向型发展战略
(1987年12月3日)
发展山区经济研究是个大课题
(1988年10月)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过“市场关”和“民主关”
(1989年5月9日)
改革目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10月)
以土地折股为主的股份合作制
(1994年1月)
关于供销社的改革
(1995年11月7日)
家庭承包制的建立与稳定——怎样理解两个飞跃
(1996年1月)
坚持可持续发展方略
(1996年12月11日)
家庭承包经营要长期稳定
(1998年10月27日)
农民应为“自由人”
(1998年12月15日)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999年3月11日)
用市场经济激励群众用民主政治团结群众
(1999年10月)
中小企业的历史地位
(1999年lO月24日)
农业产业化与龙头企业
(1999年11月10日)
解读温州经济模式
(2000年5月25日)
浅谈创新

(2000年7月18日)
混合型经济的前景与活力
(2001年5月13日)
给农民国民待遇
(2001年6月1日)
需要转向工业反哺农业
(2001年12月5日)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001年12月6日)
建议给农民免税
(2002年11月9日)
民营经济是民有民营民受益的经济
(2002年11月11日)
关于非公有制林业
(2003年1月22日)
农村社区的制度创新
(2003年11月6日)
关于扶贫工作几点想法
(2004年4月3日)
邓小平与中国农村改革
(2004年8月20日)
小城镇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2004年8月28日)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切入点——谈《中国农民工问题》
(2006年2月19日)
改兼顾公平为重视公平
(2006年8月15日)
建设新农村路径选择
(2006年9月26日)
推动农业向知识经济转化
(2007年2月15日)
对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
(2007年9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8年4月)
有关经济发展的几项新取向
(2008年6月3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