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济改革30年:1978-2008.市场化进程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444459
  • 作      者:
    李晓西主编
  • 出 版 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晓西,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司长,兼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积极主张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成果丰硕,影响很大,为推动中国市场化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2000年以后,通过对中国市场经济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我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和反倾销工作,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市场化进程卷》全面反映和分析了1978年至今30年市场化进程的历史轨迹。全书分成5章,第1章论证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第2~5章以改革的历史阶段分章:第2章梳理了1978—1983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历程;第3章主要记述1984—1991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改革的深入;第4章总结了1992—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推进;第5章回顾了2002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市场化进程卷》将经济改革的系统描述、重大事件回顾和理论观点评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史实描述做到全面和权威,理论观点评述力求生动和创新。《中国经济改革30年:市场化进程卷》可作为经济改革决策部门、理论工作者及关注中国经济改革的人士的重要参考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1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和意义
    1.1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
    1.1.3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环境背景
    20世纪50年代起,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就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到80年代末,其改革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个别国家启动改革,主要是试图消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改革还固守在计划体制范围内;第二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末,苏东国家掀起了经济改革浪潮,形成了3种不同的改革模式,即前苏联以集中计划管理为主、排斥市场调节的有限分权模式;前南斯拉夫以市场调节为主、放弃宏观调控、彻底分权的模式;匈牙利以计划为主导、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家分权和企业分权相结合的模式。三国都承认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改革原则,只是认识和作法差别很大;3种模式都认识到扩大企业权利的重要性;在经济方法和行政方法上,前苏联仍坚持行政方法为主,采取指令性计划工具,前南斯拉夫主张要排除行政干预手段,把国家调节经济方法减少到最低限度,匈牙利以经济方法调节为主,很少使用行政手段。第三阶段,70年代末期,由于国际政治和经济发生不利变化,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改革放慢甚至停顿。第四阶段,80年代下半叶,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掀起改革新浪潮。大多数国家的改革较之前期更为深入,但改革措施仍以坚持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前提,重视经济杠杆作用,注意按价值规律办事,对企业放权让利。这些措施克服了过于集权的经济体制弊端,但企业并没有建立起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规范系统的税制和金融体系的宏观调控迟迟未能建立;经济体制僵化、封闭和畸形经济结构等问题并没有解决,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经营战略。
展开
目录
引论
1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和意义
1.1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
1.2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特征
1.3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意义
2  市场化改革的起步
2.1  改革从农村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2  企业改革的尝试:向国营工业企业“放权让利”
2.3  城乡商品市场的恢复:农村集贸市场和城镇个体经济的发展
2.4  尝试市场新体制:经济特区的设立与初步发展
3  市场化改革的初步进展
3.1  农村改革的深化: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3.2  企业改革的推进:承包制的普遍实行
3.3  流通领域改革:从“双轨制”到“价格闯关”
3.4  对外开放的扩大: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及海南建省
4  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推进
4.1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股份制的推行与“抓大放小”改革
4.2  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补充地位”到“重要组成部分”
4.3  全面对外开放: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4.4  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劳动力就业
4.5  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转变:宏观调控体系的初步建立
5  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5.1  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2  所有制结构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非公36条”的出台
5.3  生产要素的进一步市场化:劳动力、资本、土地
5.4  政府与市场准确定位: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5  共享市场化改革成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