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事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098623
  • 作      者:
    彭森,陈立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彭森,1951年4月出生,经济学学士,博士生导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长期在政府部门从事政策研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工作。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事件(套装上下册)》记述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记录了1978至2004年间经济体制改革中重大政策、举措的酝酿、出台、实施过程,客观呈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事件(套装上下册)》以年份为序,生动翔实地再现了从改革之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城市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步放开重要产品价格的改革,到邓小平理论的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史实。在向世人展示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果的同时,也展现了改革者艰辛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以此为起点,高层的经济指导思想发生了一次重要转折,中国经济进入了调整阶段。
    在农村,完善“人民公社六十条”,调整了人民公社内部的所有制结构,试行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清理了“一平(平均主义)二调(无偿调拨)”,恢复了农民的自留地,开放了农村集贸市场等;工业上调整管理体制,由以往偏重于用行政办法管理经济逐步向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过渡,调整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大幅度压缩基建投资规模,对一些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压缩生产规模,降低工业生产指标等;财政金融上加强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投放等;商业上恢复多种成分的商业渠道,调整购销政策,重新建立集中统一的物资流通管理体制等。这是一次集中与下放经济管理权力相结合,明晰各级责权利的有限度的经济管理体制调整与整顿。
    这次调整与整顿成就非凡。1962-1966年,中国经济再次从低谷中崛起。1966年,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60年的21.8%提高到35.9%,粮食和棉花总产量分别比1960年增长49.1%和119.8%,主要农产品的全国人均消费量分别恢复或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时期的1958年水平。轻重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60年的33.4:66.6变为1966年的49:51,工业内部比例失调状况有所改善。自1963年起,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1966年比1962年增长了98.39/6,几近一倍,效益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1962年国家财政开始实现结余,还清了苏联债务,到1966年,财政结余达到17.1亿元,实现了财政收支状况的根本好转。通货膨胀基本得到制止,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从1963年开始,分别以5.9%、3.7%、2.7%和O.3%的比例下降。以原子弹试验成功、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等为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人们再一次看到了“歌舞升平”的盛世。
    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第一轮“恢复一破坏一再恢复”的循环。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标志着又一轮“恢复一破坏一再恢复”循环的开始。
展开
目录
引子
两个预言
历史之路
改革之路

第一章  大潮初起
1978年
伟大的战略转移
惊人的仓0举
艰难曲折的“包产”之路
“安徽六条”
“借地”种麦
邓小平亲手将一份“安徽六条”交给赵紫阳
三路“侦察兵”开赴境外
重提“按劳分配”
1979年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农村政策:三个“可以”与两个“不许”
七省座谈会上的争论
“责任制”初显威力
“邓旋风”刮过日、美
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垦荒牛”开出一片新天地
“杀出一条血路来”
“你们可以大显身手”
调价加补贴——物价改革的一次试探
1980年
从“出口特区”到“经济特区”
农村改革再起波澜
邓小平讲话了
“阳关道”与“独木桥”之争
“农村包围城市”
国企:解开一条“绳子”
宝钢的“下马”风波
财政体制改革:“分灶吃饭”

第二章  上下求索
1981年
特区的“特”
深圳特区“连升三级”
初提“市场经济”
邓小平的“小康”设想
“包”字进城
“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  为辅”
“六五”计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东移
1982年
“1号文件”
最初的改革总体设计
“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商品经济论”风波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试验田”
“莫干山会议”
经济特区:从“秋风萧瑟”到柳暗花明
广东:“排污不排外”
1983年
打开农村商品经济之门
体改研究会:改革的又一个“智囊”
从“分灶吃饭”到“利改税”
个人承包——国企承包制中的“另类”
“计划单列”
冲击经济体制改革的价格“瓶颈”
金融体制改革的开篇  :建立“中央银行”
外贸体制:从“统制经营”到“统一管理,联合经营”
1984年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不是收,而是放”
农民的“定心丸”
人民公社解体
“异军突起”
“雇工问题”
小商品,大市场
“洋厂长”
初试股份制——企业所有制改革的先声
股票来了
“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小平您好”

第三章  “初级阶段”
1985年
“相当勇敢的一步”
“大调资”
价格改革起步
“通胀”与“反通胀”
“市场体系”
“巴山轮会议”——为中国经济“会诊”
“中国硅谷”
“沿海连成一大片了”

1986年

第五个“1号文件”
“横向联合”
打破“铁饭碗”
价、财、税联动改革方案
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股份制进银行
股票交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七五”计划与再度紧缩

1987年
国营企业“大承包”
外商投资《二十二条》
物资流通:由“分配”到“交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翻两番”到“三步走”
意气风发十三大


第四章  风起云涌
1988年
风云人物
“两头在外、大进大出”
一封“很有道理”的来信
“搞一个更大的特区”
中南海汇报会
“三、五、八规划”
房改:从“空转起步”到全面推行
“全面好”与“四过一乱”
关于物价改革的一场争论
价格“闯关”受挫
治理整顿
1989年
一次“秘密座谈会”
医疗制度改革进入实质阶段
价格“双轨制”
政治风波
进一步治理整顿
市场疲软与工业生产滑坡
洋浦风波
1990年
“治理整顿”重点转移
开发浦东
大争论的预演

第一声槌响: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
1991年
“先上车后买票”
股票市场的
第一次波动
“质量、品种、效益年”
姓“社”姓“资”大争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