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社会史评论.第四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30313
  • 作      者:
    侯建新主编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外国历史与中国历史的结合,学术品位与大众品味的结合,关注转型中的中国。
展开
作者简介
    侯建新,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理事长。1951年11月生于天津,1978年考入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天津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兼院长,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全国史学理论研究会理事、天津历史学会副会长、天津社联常委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经济社会史、中外农村现代化进程比较、西方史学流派分析。著有《现代化第一基石》、《当代西方史学流派》等专著以及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项目、国家教委“八五”项目以及天津市项目。参加并完成北京大学等主持的三项国家重大课题。先后获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天津市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10周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天津市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还被两次授予天津市‘’八五”立功奖章,一次授予“九五”立功奖章,曾宪梓教育三等奖、天津教育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称号。先后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苏塞克斯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研究和讲学。2004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社会史评论(第4辑)》共20篇文章,分设六个栏目,其中“社会保障”和“财产权利”是重点讨论的两个专题。社会保障: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也引起了学术界对灾荒史研究的进一步关注。本栏编发的六篇论文,分别从灾荒和救灾史、官方体制与民间互助、社会福利与社会控制等视点,论述古今中外的社会保障诸方面状况。李文海教授作为中国灾荒史研究的领军人物,他在回顾灾荒史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后,提出今后的灾荒史研究必须重视五个“结合”,才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而另一篇关于英国1348年至1350年黑死病流行期间社会救助和整治的论文,或许对当前的抗灾救灾会有所启发。栏目中两篇关于社会福利的论文,分别论述了英国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最初动机和德国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初起源,对认识近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缘起及特点应有所裨益。中国宋代的官方医疗体制别具一格,对救治患者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辑也有专文论及。民间互助组织向来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家政策的差异可能会造成它们的不同命运,本辑一篇论文试图从中英两国的相关历史比较中来说明这一点。<br>    财产权利:我国颁布施行《物权法》后,对财产权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栏目的五篇论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财产权利以及财产权利观念进行论述。有对古罗马学者的财产权利观的评论,有对中世纪欧洲某种土地制度中财产权利的分析,还有对中世纪大学的财产权、对妇女财产权法律保护的考察,以及对经济活动中财产权利观念的透视。<br>    学苑撷英:本栏共三篇文章。一篇从讨论16世纪英国议会中的“乡绅入侵”开始,评论了对“乡绅入侵”的不同解释,认为历史研究中任何结论都是有局限性的。一篇讨论了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科技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的,并对“李约瑟难题”作了自己的回应。另一篇论文考察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雅典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试图说明雅典这个古典民主城邦何以发生逆向蜕变。<br>    域外新论:本栏目两篇文章。一篇对英国经济社会史专家C·戴尔的一个新观点进行了评介。在戴尔看来,英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始于1250年左右,经历了五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大约完成于1750年。另一篇是德国史学家彼得·布利克勒教授的论文,主要论述1525年德国农民运动以追求“自由”为斗争目标。<br>    随笔札记:张芝联先生一直关心本刊,他惠赐的这篇文章谈论了18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争取自由的三种形式,并将之与同时代的法国知识分子作了比较。正当本辑编发之时,惊闻张先生溘然仙逝,本刊同仁不胜悲痛,谨向他老人家表示深切的哀悼!本栏另一篇文章回顾了史学大师雷海宗先生浪漫而又坎坷的往事,读来令人唏嘘不已。<br>    学者访谈:R·N·斯旺森教授是英国著名的教会史专家、伯明翰大学中世纪史系主任。与他的对话不仅有助于了解他本人的史学思想,也有助于了解英国史学和史学界的状况。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拓展中国灾荒史研究 李文海<br>    近2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灾荒史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发表了大量富有启发意义的学术成果,取得了重要的学术进展,灾荒史研究已经在历史学中占有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如何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加深和拓展灾荒史研究,是我们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br>    一.近20年来灾荒史研究的新进展<br>    在中国,近代意义的灾荒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一些可敬的学术拓荒者在这一领域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艰难而卓有成效地开辟着道路。但灾荒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被学术界所普遍接受和承认,并且形成了一支专业队伍,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严格说来,还是近20年来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我们着重回顾这一个阶段的情况。<br>    已有一些文章对近年来灾荒史研究状况作过学术综述和总结。其中较为重要的可以举出以下三篇:一是朱浒的《20世纪清代灾荒史研究述评》(《清史研究》2003年第3期);二是邵永忠的《20世纪以来荒政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3期);第三篇是阎永增、池子华的《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综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这些文章详细列举了有关灾荒史的重要研究著作和文章,评析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和不足,瞻望了学科发展的前景和方向。因此,本文不再对这些问题作多余的重复,只需要简单明了地归纳一下近20年来灾荒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就可以了。<br>    我以为,近20年来灾荒史研究最有意义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br>    (1)社会和学术界对灾荒史学科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越来越高,关注和支持的程度越来越大。出现这样一种令人鼓舞的趋势,原因很多,具有决定意义的主要有两条:一是社会生活本身的要求。如1991年和1998年的两次全国性大洪水,2003年春夏的“非典”流行,2004年岁末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殃及二十余万生命的大海啸,直到最近发生的2008年初我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严重冰雪灾害,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重大灾难,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自然灾害怎样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威胁,加强灾害史的研究具有何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学术工作者通过自身的努力,以自己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门学科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正因为这样,灾荒史研究不仅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也成为报刊和出版机构的一个热门选题,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也曾多次将灾荒史列入历史学的年度课题指南。<br>    ……
展开
目录
    内容提示<br>    社会保障<br>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拓展中国灾荒史研究<br>    以社会福利促社会控制——英国的经验<br>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br>    黑死病期间英国的社会救助与整治<br>    宋代官办医疗救济<br>    国家政策差异与民间互助组织命运——以中国清帮和英国友谊会为例<br>    <br>    财产权利<br>    欧洲公地制度中的财产权利<br>    西欧早期借贷记账法与财产权观念<br>    牛津大学的财产权——中世纪牛津的学院地产及经营<br>    妇女财产权保护:英国大法官法庭的作为<br>    国家、政体与财产权——西塞罗的启示<br>    <br>    学苑撷英<br>    从“乡绅入侵”谈起:终极真理说质疑<br>    文艺复兴时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兼谈“李约瑟难题”<br>    雅典民主城邦何以发生逆向蜕变<br>    <br>    域外新论<br>    戴尔新说:英国社会转型起于13世纪<br>    “自由”:1525年德意志农民的呼声<br>    <br>    随笔札记<br>    知识分子对“自由”的争取——18世纪中国文人的方式<br>    话说雷海宗<br>    <br>    学者访谈<br>    历史学需要分享与交流——伯明翰大学斯旺森教授访谈录<br>    奥地利豪克一默利茨教授来天津师大讲学<br>    英文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