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浪潮中,模块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誉为“汽车工业的又一次革命”。美国《汽车工业》杂志认为,模块化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可与“福特流水线”相提并论。
“模块化技术”在汽车工业里一般指汽车零部件的模块化,是一种供应商将多个零部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提供给整车厂的生产模式;从另一个角度说,模块化是汽车生产商(包括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逐步降低零部件自制和开发比率的一种经营战略。汽车生产厂商将具有某一功能或某几项功能的零部件子系统集成在一起,用模块的变化组合去形成差异化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
其实,早在1916年汽车工业领域内就开始了模块化结构的研究,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开始普及应用。70年代末,为了降低成本,汽车工业领域开始计划采用模块化技术;直到80年代中期,菲亚特公司在其“伙伴”车(Tipo)上才第一次使用了模块化技术,并设计出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装配线。通用公司将其第一代“土星”轿车的“前端”设计为一个模块(但批量生产时未采用)。1991年,福特公司在其著名的“康拓”概念车(Contour)上实现了模块化采购——包括冷却系统、前悬架与转向系统、后悬架和制动系统等。菲亚特公司后续的小型轿车“蓬图”(Punto)中模块化组件已占整车的70%。大众公司从1996年开始在巴西建造模块化的生产厂,其独特之处在于供应商直接在大众公司厂区内通过“制造单元”或“小车问”生产模块组件,然后供应到装配线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