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57066
  • 作      者:
    杨雪锋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解释,中国与国外有较大的差别。国外发展循环经济强调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日本、德国等均是如此,他们的法律是从“废物管理”引申出来的,而我国众多专家推崇的所谓循环经济3R原则,最妆来自于清洁生产,在我国内涵已经被“放大”了。迄今国各界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未达成共识。<br>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循环经济在经济理论上的逻辑过程以及自身的运行机理,这样既照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减物质化要求,也契合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研究》试图创造性地吸收主流经济学理论,形成循环经济理论的新范式和循环经济实践的新模式。本研究旨在为循环经济研究提供经济学逻辑,形成循环经济学理论的微观分析框架;拓展传统经济理论的研究视野,实现循环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融通。
展开
精彩书摘
  产权与制度安排问题的解决是市场机制有效发挥对资源基础性配置功能的前提。在健全的市场机制下,资源的稀缺性能够得到正确的反映,进而体现资源利用的效率。<br>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有很大的区别,稀缺是指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资源稀缺是动态的。<br>    资源的稀缺具有相对性,有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之分。绝对稀缺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下按照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耗速度某种资源的存量无法满足需要且难以替代。很多不可再生资源又为工业所必需的资源具有绝对稀缺性。比如几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在中国还未完成工业化就已经表现出绝对稀缺特征。①从中国矿业联合会获悉,近年来中国矿产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石油、煤炭、铜、铁、锰、铬储量持续下降,缺口及短缺进一步加大,中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相对稀缺则是指短期经济波动表现出对某种资源的过度需求。绝对稀缺是整体性、总量的稀缺,也是长期的、根本性稀缺;而相对稀缺是局部的、结构性的,不具有决定性。     ……
展开
目录
  序<br>    第1章 概述<br>    1.1 问题的提出<br>    1.2 研究框架及分析思路<br>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br>    <br>    第2章 文献背景<br>    2.1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现状<br>    2.2 国内循环经济研究进展<br>    2.3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br>    2.4 本章小结<br>    <br>    第3章 循环经济的学科定位与范式创新<br>    3.1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看传统经济理论的困境<br>    3.2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br>    3.3 循环经济的研究范式创新<br>    3.4 本章小结<br>    <br>    第4章 循环经济的运行规律<br>    4.1 循环经济的原理和模式<br>    4.2 循环经济的发展导向<br>    4.3 循环经济的效率标准:资源生产率<br>    4.4 本章小结<br>    <br>    第5章 循环经济的经济逻辑<br>    5.1 循环经济的主导经济逻辑<br>    5.2 循环经济中经济主体的理论假定<br>    5.3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概述<br>    5.4 本章小结<br>    <br>    第6章 循环经济运行的经济条件<br>    6.1 循环经济的产业支撑体系<br>    6.2 循环经济中的产权与环境责任<br>    6.3 循环经济中的信任机制<br>    6.4 本章小结<br>    <br>    第7章 循环经济中资源价格形成机制<br>    7.1 资源价格形成问题的循环经济意义<br>    7.2资源价值论一般<br>    7.3 自然资源稀缺性及其价格表征<br>    7.4 外部性内部化与资源价格形成机制<br>    7.5 循环经济的资源均衡价格与经济分析<br>    7.6 本章小结<br>    <br>    第8章 循环经济中消费者行为<br>    8.1 循环经济下消费者行为的本质<br>    8.2 生态消费的微观经济分析<br>    8.3 生态消费的经济效应及其模式培育<br>    8.4 本章小结<br>    <br>    第9章 循环经济中生产者行为<br>    9.1 循环型企业的经济逻辑与现实背景<br>    9.2 循环型企业的微观经济分析<br>    9.3 循环型企业的战略分析<br>    9.4 本章小结<br>    <br>    第10章 企业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br>    10.1 基于PLM的企业循环经济<br>    10.2 基于EPR的企业循环经济<br>    10.3 企业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实践<br>    10.4 本章小结<br>    <br>    第11章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运行机理<br>    11.1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br>    11.2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合作机理<br>    11.3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稳定性与治理<br>    11.4 本章小结<br>    <br>    第12章 产业生态网络的运行机理<br>    12.1 产业生态网络的形成机理<br>    12.2 产业生态网络的稳定机理<br>    12.3 产业生态网络的动力机制与治理策略<br>    12.4 本章小结<br>    <br>    第13章 循环经济组织的演化机理<br>    13.1 循环经济组织与经济演化<br>    13.2 案例分析1:丹麦卡伦堡产业共生体<br>    13.3 案例分析2:天津泰达生态工业园<br>    13.4 本章小结<br>    <br>    第14章 循环经济的调节机制(一)<br>    14.1 循环经济中的信息问题<br>    14.2 循环经济、事前交换与经济流程转变<br>    14.3 循环经济、公众参与与“生态转型<br>    14.4 本章小结<br>    <br>    第15章 循环经济的调节机制(二)<br>    15.1 循环经济自运行的障碍分析<br>    15.2 循环经济的市场化与规模化<br>    15.3 政府职能转变与循环经济促进<br>    15.4 本章小结<br>    主要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