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微观经济学十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50906
  • 作      者:
    茅于轼著
  • 出 版 社 :
    暊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经济学界的鲁迅”。1929年出生于南京,抗战时辗转于大后方,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铁道机车车辆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开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1993年退休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并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现任国内外十二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2008年1月被聘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特别顾问。曾入选美国Marquis1993至1995年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生活中的经济学》、《经济学的智慧》等书。发表了几百篇有关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等方面的
  论文和研究报告。
展开
内容介绍
  《微观经济学十讲》为茅于轼先生在天则书院开讲的微观经济学培训课程的讲义。作者以价值理论作为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探讨了择优分配原理、价值与一般均衡、交换理论、需求与消费、生产理论、市场和垄断等经济学命题,并对经济学和道德、经济学和经济制度,以及我国当今许多经济现象、经济活动进行了理性分析。《微观经济学十讲》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可以作为经济学入门读物,也可以用作大学经济系学生的参考读物。这是一本别开生面的经济学中级读物,为读者提供了对经济现象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
精彩书评
  茅于轼,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中国当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民间经济学者的重要代表。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重新构造了整个微观经济学,1997年提出人与人的等价关系……他任理事长的天则经济研究所是推动中国制度变革的重要民间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研究中心、科学网评价中国改革功勋(贡献)人物茅于轼
  经济学的目标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追求经济产出的最大,反过来也可以说,要在某个产出水平上使资源使用最小。这个观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拿中国的经济改革来说,一般人认为它的目标是要扩大我们的经济产出,其实,也应该这么理解:把我们的经济产出设定在某个水平上,如何使我们的制度成本最低。
  ——茅于轼《微观经济学十讲》
  要知道,社会存在的最大浪费,不是家庭理财错误,而是资源配置错误。价格管制造成的僵化、大量的烂尾楼、进出口中的政府补贴、失业导致的人力浪费等等,都是资源配置问题,个人对此毫无办法,必须由懂得经济学的政府官员来解决。可以说,绝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应该学经济学,而企业家却未必一定要学经济学。
  ——茅于轼《由(微观经济学十讲)说开去》(原载《文汇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讲 价值与一般均衡
  关于讲座的对象和方法
  在座的有的学过经济学,有的没有学过,但都有很高的理解能力。我在这里要讲的是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也包括一些应用。我想结合当前的经济问题,表明经济学是如何应用于政策的。
  首先要说明,我自己不是经济学专业出身,我的经济学理论大部分是自己想出来的,它与一般的经济学教科书不太一样。但是真理只有一个,自己想也不能乱想。我自己领悟到的经济学,和目前占主流地位的古典经济学的结论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们是通过不同的逻辑而到达了同一个目的地。
  大家都知道,经济学很多时候要用到数学。但在我的课里边,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尽量不用数学,偶尔用到一些,也都比较简单,学过数学的人可以借此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没有学过的人也可以听懂我所讲述的内容。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首先我要讲的是价值理论,接下来要说一般均衡。这跟一般教科书里的安排不一样,这是我自己一种独特的思路。学过经济学的人,可以对我的理论提出疑问或批评;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我相信会从中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为什么要把价值理论作为经济学的核心?这其实不容易回答,因为它牵涉到经济学中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深刻的问题。能够提出这个问题,那么可以说已经对经济学懂得了一半。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经济学就基本掌握了。
  首先,经济学是研究怎样做一件事,能用最经济的办法,不要造成浪费。它的最终目的是让社会变得更富有。我们日常经济生活中一些最简单的事,其实都和上述经济学的目的相关,都包含着极复杂的问题。在一个分工复杂的社会中,每个人应该去干什么,对社会是最有利的?如果达到某个目的有若干个方案,应该选择哪个方案?这些都是经济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只有首先解决价值问题,才有可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
  我曾经问过很多经济学者,为什么价值问题重要?得到的回答并不统一。在过去,价值理论往往跟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你拥护劳动价值论,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你不信奉劳动价值论,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那就变成“立场”问题。所以价值理论很敏感,讨论起来心惊胆战。证明价值由劳动量决定的文章铺天盖地,不同意的文章寥寥无几。现在劳动价值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不同意劳动价值论的文章渐渐多于同意的文章,但是能够接触到问题核心的论述,仍然是寥寥无几,可见讨论这个问题之困难。
  这要从经济学的目的说起。经济学是干什么用的?一般回答是,为了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但怎么样才能算合理地使用资源?这义是一个问题。
  譬如一个锅炉的效率,你投入了多少热量,它吸收了多少热量,这是可以衡量的,这就是锅炉效率,但经济效率不是这样。在经济活动中,你投入各种资源,生产出各种产品,投入和产出的东西不一样,要评价这个经济活动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率是非常困难的。“经济效率”这个词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但如果问你,中国的经济效率是多少,美国的经济效率是多少,你很难说清楚。因为你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而锅炉效率是可以说得出的,它可以通过实验检测得到。
  价值理论的重要性就在这儿:经济学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资源,而如何衡量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必须用到价值的概念,所以它是经济学的核心。
  历史上对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早的时候,普遍认为只有金银财宝才有价值,别的东西一旦消费掉就没有了。后来人们认为,只有农业和采矿业才创造价值,因为农产品和矿产品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是“无中生有”的。而工业呢?它不创造价值,只是瓜分了农业的价值。譬如一个农民生产出100千克小麦,拿去磨面,他把5千克面粉作为加工报酬,最后拿回95千克面粉,人们认为这是磨坊主在瓜分这个农民的价值。这个问题直到200年前也没有得到解决,从《国富论》来看,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对工业是否创造价值也是心存疑问的。当然,今天的经济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很多普通人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容易犯错误。我国直到改革开放前还不承认服务业创造价值,认为服务业越少越好。他们不懂得,价值存在于消费并能从消费的满足之中得到,不论这个消费是物质性的还是非物质性的。事实上,愈是富有的社会,非物质性的东西消费愈多;只有勉强维持生存的社会才大量消费物质性的东西。
  因为分工深化和经济发展,社会上的行业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丰富,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衡量经济效率的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实现一个经济目的,可能会有很多方案。譬如发电,可以选择用煤、油、水力、原子能等作为能源,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技术路线和管理方案来实现。这时候,为了更合理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我们要比较各种方案的经济效率。
  所谓经济效率,在经济学中并不存在一个绝对值。我们说不出中国的经济效率是多少,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率是多少。但它是可以评论、可以比较的。当资源的使用还有改进的余地因而存在浪费时,我们说它的效率低。比较两个企业,常常用资本回报率来作标准,也可以比较投入和产出,凡是投入小于产出的,经济效率就是高的。其实要作这些比较也不容易,因为投入的是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劳动、资本、原材料等,产出的是各种形式的产品和副产品,两者之间没有办法对比。1千克煤和1千克粮食是不可比较和换算的,何况有许多物品的计量量纲都不同:劳动用人工每小时,电力用千瓦每小时,煤炭用千克,布匹用米等。量纲尚且不同,就更没法作比较了。除非你能把不同量纲的东西换算为同一量纲,才可能衡量投入和产出,才能讨论经济效率。
  对于普通人来讲,这个问题一点儿也不复杂,只要把各种物品的价格调查清楚,然后把投人品的成本算出来,就可以比较不同能源、不同技术路线等的成本,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就是经济合理的。
  可是这问题到了经济学家那里,就变得复杂起来。因为价格每天都在变,有没有一个更为可靠的、更为根本的价格呢?而且如果考虑更全面的话,一个工厂用了这种物品作为投入品,是不是会影响其他工厂的使用?光考虑本项目的经济性会不会有损于全局的经济性?能够计人全局经济性的价格应该是多少?经过这么一问,确实感到问题不简单。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用物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来衡量,似乎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后来发现答案并不那么简单。
  衡量商品价值的统一标准是什么?在经济学史上有很多争论,马克思提出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但这个“必要劳动时间”是什么,还是叫人捉摸不透。现代经济学所给出的答案,又回到了普通人的直观,就是交易价格,不过增加了一些条件,就是在满足这一系列条件下的交易价格。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就是它的一般均衡价格,这是用来计算经济效率的必备工具。
  一般均衡决定商品价值
  所谓一般均衡价格,就是商品在一般均衡状态的价格。那么,什么是一般均衡呢?这要从市场均衡说起。
  某一种商品的市场均衡,就是这种商品的价格使得它的供应和需求达到平衡。这叫做局部均衡,以区别于一般均衡。这很容易理解:市场上如果供不应求,商品就会涨价;如果供过于求,商品则降价。无论如何,总有一个价格使得该商品供求相等,这个时候价格才会稳定下来。由于供求相等,生产出来的商品都会卖掉,市场上没有积压,而且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就叫市场出清。古典经济学认为,通过价格信号,生产者可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适时地把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生产出来,使经济保持协调发展。
  如果供不应求时涨价、供过于求时降价,那么价格的波动能够使供应和需求达到均衡。因为涨价以后供应增加,需求减少,供不应求就会改变;降价则会消除供过于求。为什么会发生上述的变化?因为人都有自利的趋向,卖方总是希望价格高,只不过因为有另外一些卖方的竞争而买方不会同意。
展开
目录
前言
怎样学好经济学(代序)
第一讲 价值与一般均衡
关于讲 座的对象和方法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一般均衡决定商品价值
计划经济必须变革的原因
一般均衡理论的运用和挑战
价格的变化性
经济分析的困难与延伸

第二讲 交换理论
交换的基本规律
个人消费与社会价格
自由交换与市场经济
一些数学补充
要点总结

第三讲 需求和消费
偏好如何决定
需求变动的规律
消费者剩余和社会分工
需求弹性及其应用

第四讲 生产理论
生产要素创造财富
要素的有效利用
社会生产的最优原则
按要素贡献分配收入

第五讲 择优分配原理
边际分析和价值工程
寻求效益最优点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择优分配案例
资源的合理配置
补充总结

第六讲 经济可行性分析和市场
贴现率和经济分析
市场制度的利弊

第七讲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
汇率的形成
市场均衡的特点
自然垄断
其他垄断问题

第八讲 从“囚徒困境”到博弈论
从“囚徒困境”说起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较复杂的博弈方式:混合策略
博弈均衡的一般规律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简单应用
补充总结

第九讲 计量经济学
一些基础知识
回归分析和正态分布
计量经济学的应用

第十讲 经济学和道德
为什么经济学和道德有关
自利能够达到均衡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逻辑矛盾
人与人的对等关系
利人利己就是财富的创造
有利于各方的交换为什么难以形成制度
财产所有权和市场制度
人类社会的目标和制度前景
快乐和经济

十一讲 经济学和经济制度
何以价值问题重要
交换价值是唯一的答案
粮食问题
一般均衡理论
自由经济和一般均衡
自由思想是一所好大学必备的精神
交换如何产生了财富
市场的毛病和纠正之道
财产的保护
30年改革的成就
附录
析“金钱万能”
资源配置全球化的意义
汇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货币和价值观的起源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经济学所用的思考方法
流通生财
神秘的货币
收入分配问题的再审视
谈土地的价格
铁路春运不涨价的社会成本
中国电力价格监管的几个经济学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