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技生产力形成与流动效应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32359
  • 作      者:
    刘思峰[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科技生产力形成与流动效应研究》从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概念入手,以科技生产力的形成与流动为主线,研究了科技生产力及其流动的测度、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成本与效益、科技生产力的优化配置、科技生产力流动的博弈策略、科技生产力流动与新兴产业成长等问题,并结合我国科技生产力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机理、特性、效应与模式。研究结果对于促进我国科技生产力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科技发展和新兴产业成长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科技生产力形成与流动效应研究》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科技生产力的概念<br>    1.1  生产力概念的历史演化<br>    1.1.1  么是生产力<br>    1.生产力定义的历史溯源<br>    早期关于生产力的定义,多见于政治经济学的各种教科书。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多次指出:“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力量。”威廉姆。肖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书中指出:“生产力应当被看做是生产方式内某种类型的联系,也就是对自然的真正占有,或者是‘生产的技术关系,,按照这种见解,生产力并不简单是生产中的要素,而是现实的生产过程中这些要素的关系系统。”生产力最原始的定义始于斯大林时期。人们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同自然界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这一定义在原苏联和我国理论界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在此基础上,中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做了进一步的探讨。<br>    《政治经济学辞典(上)》中的表述为:“生产力表明某一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王学文先生的定义为:“劳动生产力可以说是人们在特定的生产系统下,在一定的劳动组织中由劳动所发动掌握,以劳动手段为媒介,对自然发生作用,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劳动的社会条件、劳动的技术条件等方面所发挥出来力量之总和。”吴树青、卫兴华、洪文达的表述为:“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较近期的如钱伯海的表述为:“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是由生产三要素构成的,它体现着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程恩富先生的表述为:“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张振国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协调(或调整)自然,获得物质资料和人类良好生活环境的能力。”蔡建华在《生产力经济学概论》中提出:“所谓生产力,简要地说,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协调入与自然的关系,创造财富的能力。”董田春在《生产力定义、要素再思考》中提出:“生产力是人们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物质力量……”
展开
目录
总序<br>前言<br>第1章  科技生产力的概念<br>1.1  生产力概念的历史演化<br>1.2  科技生产力的形成<br>1.3  科技生产力的特征与功能<br>第2章  科技生产力流动及其作用<br>2.1  生产力流动的层次及基本形式<br>2.2  科技生产力流动<br>2.3  科技生产力流动的社会作用<br>第3章  科学技术流<br>3.1  科技人才流<br>3.2  科技信息流<br>3.3  科技资金流<br>3.4  科技物资流<br>第4章  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机理、特性、效应与模式<br>4.1  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机理<br>4.2  科技生产力流动的特性<br>4.3  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效应<br>4.4  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模式<br>第5章  科技生产力及其流动的测度<br>5.1  生产力的测度<br>5.2  科技生产力的测度<br>5.3  科技生产力流动势的测度<br>5.4  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测度<br>第6章  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成本与效益<br>6.1  科技生产力流动成本<br>6.2  科技生产力流动效益<br>6.3  科技生产力流动成本与效益的测度<br>第7章  科技生产力的优化配置<br>7.1  基于完美机制的单极核城市科技生产力流动线性规划模型<br>7.2  基于完美机制的多极核城市科技生产力流动线性规划模型<br>7.3  基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政府配套资金测度模型<br>第8章  科技生产力流动的博弈策略分析<br>8.1  技术创新的博弈模型及策略分析<br>8.2  科学技术转移的博弈模型及稳定策略分析<br>8.3  科学技术扩散过程的博弈模型及稳定策略分析<br>8.4  科学技术溢出的博弈模型及稳定策略分析<br>8.5  科技人才流动的灰色博弈模型及稳定策略分析<br>8.6  科技人才流动的进化博弈模型及稳定策略分析<br>第9章  科技生产力流动与新兴产业成长<br>9.1  科技生产力流动加速产业变革<br>9.2  科技生产力流动条件下新兴产业成长的特点<br>9.3  科技生产力流动推动新兴产业成长的实现途径<br>主要参考文献<br>附录  员工流动因素调查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