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奖论文
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
一、“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边际效益先增后减”假说
(一)理论假说的阐述
1.定义
我们观察到许多制度变迁都具有这样一个特征:开始变革时往往很难,阻力很大,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也要冒很大风险——这也是一种可能性成本,改革的效益不一定明显;可一旦突破瓶颈后便效益大增,短期内效益提高很快,具有明显的制度变革效益。经过短暂的“变革轰动效应期”以后,表现趋于平淡:一方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制度变革仍在进行,但不再是突破性或轰动性的,往往是对已有制度变迁的完善和修补。表面上好像阻力比初期小了,但实际上阻力或成本被拉长到一个更长的时间期限内、被分摊到更多的时点上了,改革的成本依然很高。另一方面,制度变革的效益也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例如,中国国有企业改成股份制企业是一种突破性制度变革;而改成股份制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却难度很大,需要较长时间和较高成本才能到位,而这段时期改革的收益并不明显。
据此,我们提出“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边际效益先递增后递减”假说。所谓“同一轨迹上的制度变迁”,是指一个重大的制度变革发生后在这个大的变革框架内具有完善、修补意义的持续的变迁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依存于主制度的从属制度的变迁。从属制度的变迁只是进一步挖掘主制度框架所允许的潜在收益,而不是突破已有的制度框架。这里隐含的一个前提是,此处所指的制度变迁是以效率提高为取向的。所谓的“边际效益”是指多投入1单位变迁成本带来的制度效益的变化。“先增后减”是指一个制度在连续变迁过程中,边际效益先因巨大的成本支出而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升,达到最高点以后再持续下降,呈倒“U”型(如图1所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