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573773
  • 作      者:
    杨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选题具有前沿性,写作思路独到。在城乡一体化的视角下,作者运用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律要素分析工具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和构建,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对中国当前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杨华,1969年出生,四川省南充人,汉族,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法、保险法。曾主持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科研项目:《中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法律构建》(课题编号:04SFB3013)。公开发表论文《论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制度路径——一个以多学科为背景的法学分析》《我国社会保险监督法律制度之分析》《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制模式的比较》《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实践与法制建设初探》《保护投保人利益的学说与制度》等20余篇。论文《构建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之探讨——以城乡一体化为规划目标》获得2007年中国社会保障论坛征文优秀奖,《论社会保障法主体的特征与分类》获得2007年吉林省法学会“东北法治论坛”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讲述了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典型特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立法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权的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平双重价值取向与社会保障立法原则的确立;架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既要在宏观上理清整体框架思路,又要明确具体方案的现实选择;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架构可以分为基本社会保障、补充社会保障与其他社会保障三个层次;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主体和社会保障权是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在实践中,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保障主体存在诸多问题,而社会保障权则可以在人权、宪法、普通法三种不同语境中以不同的权利形态存在。社会保障法律责任具有多义性特征,既包括积极责任也包括消极责任。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积极责任的关键在于廓清不同主体的责任范围,而社会保障消极责任的目的在于突出法律的强制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于1954年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包括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两个部门,现代工业部门依靠自身的高额利润和资本积累,从传统农业部门获得劳动剩余并取得不断发展。现代城市工业发展起来以后,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工农业间工资水平的差异拉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流动,直至工农业均衡发展为止。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虽然也属于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但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了特殊的工业化道路,即摒弃市场机制,用行政手段将城乡人为分开,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实现国家工业化。结果大大削弱了农业资本积累和技术革新的实力,窒息了农业的发展后劲,农业生产停滞于落后状态。换言之,中国现代工业发展是以牺牲和阻滞传统农业发展为代价的单线性发展,原有的二元经济结构并没有因为工业化的发展得以改变,反而被强化了。
  城乡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同样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
目录
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的现状及述评(2)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与核心观点(11)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15)

第一章中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现状(17)
第一节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现状(18)
第二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22)
一、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及内容分析(22)
二、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30)
三、小结(37)
第三节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二元对立及其弊端(38)
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对立(38)
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二元对立的弊端(40)

第二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二元对立的解决路径(44)
第一节城乡社会保障二元对立制度变革的理论评述(44)
一、学术界观点(45)
二、两种分析理路——对上述观点的评价(48)
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性(50)
一、社会保障的性质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50)
二、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法性质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51)
三、公平正义理念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52)
四、农民面临的风险使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存在得以诉求的基础(54)
五、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转换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55)
第三节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57)
一、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含义(57)
二、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条件(59)
三、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模式(62)
四、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架构(64)

第三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立法的理论基础(67)
第一节社会权的含义与价值属性(67)
一、社会权的含义(67)
二、社会权与个人自由(71)
三、社会权与社会公平(73)
第二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保障权的价值取向(76)
一、社会保障权应当尊重个人自由(76)
二、社会保障权必须体现社会公平(79)
三、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权的价值取向(81)
第三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的立法原则(84)
一、必须面临的特殊前提(85)
二、立法原则(88)

第四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91)
第一节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92)
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模式选择(92)
二、多支柱体系的启示(95)
第二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宏观框架思路(99)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99)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城乡衔接(103)
三、社会保险制度的城乡一体化(107)
第三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现实选择(108)
一、全民基本社会保障的责任定位(109)
二、区域群体社会保险的现实选择(110)
三、个人补充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安排(116)

第五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律关系(119)
第一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律关系架构(119)
一、基本社会保障法律关系(120)
二、(企业)补充社会保障法律关系(122)
三、其他社会保障法律关系(124)
第二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主体(129)
一、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129)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主体的实定法分类(131)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主体的实践分类(133)

第六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权(141)
第一节宪法语境中的社会保障权(143)
一、基本权利的演进(144)
二、基本权利的规范效力(147)
三、现行法律体系中社会保障基本权(149)
第二节普通法语境中的社会保障权(163)
一、社会保障具体权利的溯源(163)
二、社会保障具体权利的特征与规范效力(165)
三、社会保障具体权利的城乡比较(169)
第三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权制度构建(176)
一、社会保障权制度构建的现实前提(176)
二、社会保障权制度构建的原则(178)
三、社会保障权制度构建的内容(182)

第七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律责任(186)
第一节社会保障法律责任辨析(186)
一、法律责任概念(186)
二、社会保障法律责任的特征(189)
第二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积极责任(191)
一、责任本位思想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分析(191)
二、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196)
第三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消极责任(202)
一、国家(政府)的消极责任(202)
二、单位的消极责任(204)
三、个人的消极责任(205)
结语(207)
参考文献(210)
后记(22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