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弘满族,1953年出生于北京;“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在“北大荒”当过八年“知青”,返回北京后当过两年建筑工人;1979年考入大学后连续攻读七年法律,于1 98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此后两次赴美国进修学习,于1 995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法学博士(sJD)学位;曾应邀在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做客座教授,在法国艾克斯一马赛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在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讲授“刑事证据法”,并访问过近二十个国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证据学、侦查学方向)、证据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挂职),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兼法律语言研究会会长;1 999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5年被国家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4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05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犯罪悬疑小说”五部,其中有四部被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一部被译成意大利文在意大利出版,第一部英文版小说将于近期由企鹅出版公司出版,《人生情渊——双血型人》被英国《卫报》推荐为“亚洲十大犯罪(推理)小说”;热衷于法学普及工作,主编《法学家茶座》,并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担任“周末论法”节目的“嘉宾主持人”。
刘品新,壮族,1975年出生于湖北洪湖;1991年、1995年先后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法律,1998年获得诉讼法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0年至200;5年在职攻读证据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证据学、侦查学方向)、证据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取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北京市侦查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电子证据立法研究》(独著)、《电子证据法研究》(副主编)、《美国电子证据规则》(主编)、《刑事证据疑难问题探索》(独著)、《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冲击与因应》(副主编)等;代表性教材有:《证据调查》(第二版)(副主编)、《网络法学》(副主编)等;协助编辑《证据学论坛》、《公安学论丛》(副主编)两个刊物;并撰写法学论文、随笔与时评一百多篇。2006年,荣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三等奖;2007年,荣获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首届全国信息化研究成果三等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