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罪数理论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094366
  • 作      者:
    甘添贵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罪数理论之研究》尤其对于整个罪数理论之核心部分,亦即评价上之罪数部分着墨最多,其中又以法条竞合部分更是不惮辞费地加以阐明,希能有助于问题之厘清。
展开
作者简介
  甘添贵,台湾中兴大学法学士、中兴大学法学硕士、日本应庆大学研究。现任辅仁大学法律学系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依穷尽判断原则与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两大原则,架构出一套完整之罪数判断体系,即认识上之罪数、评价上之罪数以及科刑上之罪数三大体系,并加以有系统地介绍与论述。尤其对于整个罪数理论之核心部分,亦即评价上之罪数部分着墨最多,其中又以法条竞合部分更是不惮辞费地加以阐明,希能有助于问题之厘清。
展开
精彩书摘
  职是,对于行为人所违犯之犯罪,究为一罪抑或数罪,应如何予以处罚,在论理上即得分为三个阶段,予以确认。第一阶段,为认识上之罪数;第二阶段,为评价上之罪数;第三阶段,则为科刑上之罪数。罪数论之判断体系,即得依此三个阶段,而加以建立。兹就此三个阶段之判断体系,分别论述如次:
  一、认识上之罪数
  认识上之罪数,又称形式上之罪数,系以立法者所制定之各种犯罪类型,自形式上认识一定犯罪之成否。罪数论,即以此认识上之犯罪为出发,倘有认识上之数罪存在时,始有罪数之理论问题。。
  依罪刑法定原则,行为之处罚,以行为时之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刑”§1)。因此,行为人为某具体行为事实后,该行为事实有否成立犯罪,自须视刑罚法规上立法者所制定之各种犯罪类型有否处罚此一行为事实而定。至刑罚法规上有否处罚此一行为事实,应将该行为事实嵌入刑罚法规上立法者所制定之各种犯罪类型。因各种犯罪类型,均有其必备之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因此,嵌入时,应将行为人之主观意思与客观之行为与结果以及行为所附随之情状全部嵌入,如该罪犯罪类型之主观与客观要素全部均已充足时,即具有该罪之构成要件该当性,倘别无阻却违法事由,并具有有责性时,即可认定其成立该某罪。
  例如,明知为伪钞,而持至商店购物时,其行使伪钞行为,具有“刑法”第196条第1项或第2项行使伪币罪之构成要件该当性,应成立行使伪币罪。同时,其以伪钞冒充为真钞购物,系以诈术使人交付一定之财物,亦具有“刑法”第339条第1项诈欺取财罪之构成要件该当性,亦应成立诈欺取财罪。因此,此一犯罪行为事实,其认识上之罪数,即有二罪:行使伪币罪与诈欺取财罪。
  职是,认识上之罪数,系依立法者所制定之各种犯罪类型所从事之事实及类型之判断。倘别无阻却违法或阻却责任事由,则行为人所为之具体行为事实,如具有某一罪之构成要件该当性时,即应成立一罪;如具有某数罪之构成要件该当性时,即应成立数罪。
  二、评价上之罪数
  一罪或数罪之判断,系以认识上之罪数为出发点。倘认识上之罪数,仅为一罪时,则其评价上之罪数,仍仅为一罪。如认识上之罪数,系数罪时,始生评价上之罪数,究为一罪或数罪之问题。评价上之罪数,系依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以求合于比例原则以及平等原则之要求所进行之判断。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罪数之基本理论
第一节  罪数论概说
第一款  罪数论之概念
第二款  罪数论之体系地位
第三款  罪数论之机能
第二节  罪数判断之原则与体系
第一款  罪数判断之原则
第二款  罪数判断之体系
第三节  罪数之种类
第二章  认识上之罪数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认识上罪数之判断
第一款  判断之对象
第二款  判断之标准
第三款  判断之方法
第四款  判断之结果
第三章  评价上之罪数
第一节  评价上罪数之原理
第一款  概说
第二款  罪数评价之基准
第二节  评价一罪之类型
第一款  概说
第二款  单纯一罪
第三款  包括一罪
第四款  法条竞合
第四章  科刑上罪数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科刑上罪数之实质根据
第一款  科刑一罪之实质根据
第二款  狭义数罪并罚之实质根据
第三节  科刑一罪之类型
第一款  科刑一罪之概念
第二款  想象竞合犯
第三款  牵连犯
第四款  连续犯
第五款  科刑一罪之效果
第四节  狭义数罪并罚
第一款  狭义数罪并罚之概念
第二款  狭义数罪并罚之处理原则
第三款  狭义数罪并罚与执行刑之加重与并科
第五章  共犯与罪数
第一节  共同正犯之罪数
第一款  共同正犯之犯罪个数
第二款  共同正犯之犯罪竞合
第二节  狭义共犯之罪数
第一款  教唆犯与帮助犯之犯罪个数
第二款  教唆犯或帮助犯之犯罪形态
第三款  教唆犯与帮助犯之犯罪竞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