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青,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理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北京市法理学研究会理事。1971年参加工作当工人;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会主席。杨晓青副教授专业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法哲学和国际法学。杨晓青副教授的主要研究成果:《社会民主主义法学思想研究》(专著),知识产权出版社;《法理学》(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研究生教材《法理学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导论》(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马列法学原著选读教程(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主义法治论》(合著),法律出版社;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法律基础》(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实践》(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已发表论文:《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特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关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对象与结构》、《对人权概念的几点理论认识》、《物权法与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等。
展开
——张文显(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法制现代化进程具有历史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了解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对把握其间的理论要义和精髓十分有益。《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对作为西方法治文明组成部分的法学思潮与流派做了很好的梳理,勾画出上千年来西方法律的智慧与思辨的清晰轮廓。这套丛书有助于人们开拓视野、汲取精华,促进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
——公丕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人类法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融入了无数法学家的睿智和诸多法学思潮与流派的精神。各种思潮、各个流派都蕴涵着引人深思的哲理,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组成部分。法学家们的睿智体现在哪里,引人深思的哲理又在何方?《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以其系统、扼要和清晰的笔触,图文并茂的卷面,为人们提供了初步的答案。
——何勤华(华东政法学陀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