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音准观念的建立与听觉训练
每个乐手必须有好的音准观念。在演奏之前先有音高的标准,才可能有的放矢,发出正确的音高。而音准感是有条件的,也是可以通过训练解决的。只有乐手们具备了良好的听觉习惯和音准观念,乐队音响才有融合的基础。
(1)影响音准的因素影响音准的因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如:乐器本身结构和制作的精确度、气温的变化等;主观上如:听觉能力、演奏技能和姿态等都会给音准带来影响。
铜管乐器比木管乐器受热要快,因此,随着吹奏时间延长,铜管乐器先于木管乐器音准偏高。由于制作工艺精确程度和目前的设计水平、材质的局限,各种乐器都有某些音不十分精准的问题,如带键铜管乐器低音区同时用一、三键音准偏高;演奏姿态对音准的影响更明显,如长笛的吹口方向外倾则音准偏高,内倾则音准偏低;单簧管与气流的角度对音准影响也很明显,如将管身下压,与气流的角度增大,音准偏高;将管身上扬,与气流的角度缩小,音准偏低。
除听觉能力的影响外,有时还会有错觉,如乐队的高、低两极的音域最容易产生错觉;对短笛、长笛的泛音不易听到,听觉要求上容易偏高;对大号、定音鼓、管钟琴等低音乐器,由于泛音明显,听觉要求容易偏低。之所以探索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就是希望演奏者不仅要认识,而且重在主动调整。
乐手应对自己的乐器的性能特别熟悉,尤其对乐器本身的音准状况有详尽的了解。可使用“校音器”逐音的反复校对,对其中偏高或偏低的音,做到心中有数,并掌握调整与控制的分寸,事先或在演奏中采取弥补措施。《管乐器的演奏与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的“演奏法的确认与乐器的调音”部分,谈到一些基本吹奏方法可参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