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韩裔后代的女性学者,凯瑟琳·文从特有的角度看待美韩同盟,开辟出一块冷战社会史的研究领域。《同盟中的性--美韩关系中的军妓》一书从军妓着眼,引入社会学方法,对美韩关系中不光彩的一面进行研究。在驻韩美军中,嫖妓不仅公开化,甚至成为一种政府行为,得到了“规范和管理”。作者意欲说明的是,双边关系不仅仅是身着西装的政治精英的高层政治游戏,也是社会底层不同国籍人与人之间的日常生活。[6]
综合朝鲜战争以来,美韩学者对李承晚时期两国关系的研究来看,不难发现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若以时间为轴纵观学术史,可以看出研究视角在逐步转换和日臻全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较为关注大国关系和国际体系变化对美韩关系走向的策动作用,美苏、美中和中苏关系大三角的不断调整是这一时期专著的基本出发点。当然,学者们并非有意忽视韩国内部政治的意义和影响,况且有些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是限于资料的缺乏和研究方法的滞后。随着朝鲜战争前后美国相关档案的不断解密,一些人开始将视线转移到韩国国内政治的变化在美韩关系中的作用。应该说,一批赴美留学的韩国本土学者对此功不可没。他们不仅有语言优势,而且在文化心理上更容易理解韩国政治。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青年新锐学者更进一步,将国际体系的变动与韩国国内政治的演变相结合,用国际政治国内化和国内政治国际化的分析框架解读美韩关系。朝鲜战争起源研究即是很典型的一例。[7]
第二,由于李承晚时期在美韩关系史上的地位是被逐步认识到的,所以早期并没有完整而系统的论著,呈现出明显的阶段和议题特征。专著按照研究时段和对象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朝鲜战争前,朝鲜战争和朝鲜战争后。其中中间一个阶段的专著较少以美韩关系为中心展开论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