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辨证西医辨病与用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733167
  • 作      者:
    王付编著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医辩证西医辨病与用方》重点讲述如何运用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辨病,使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在整体框架中形成比较合理的、完整的、相对统一的认识,使中西医各具优势与特色的理论体系在运用中医方药治病过程中形成全新的应用模式。<br>    《中医辩证西医辨病与用方》共设肺系疾病辨治用方、脾胃疾病辨治用方、肝胆疾病辨治用方、心脑血管疾病辨治用方、肾膀胱疾病辨治用方、大肠疾病辨治用方、头面疾病辨治用方、牙龈疾病辨治用方、咽喉疾病辨治用方等20章。每章节设辨治用方分别是中医辨证、西医辨病、中医治疗、西医治疗、治疗方药、服用方法、方证分析、辨治用方、类方比较、以及方歌等。全书构思独特,结构新颖,突出特色,重视实用,启发灵感,开拓思路,是中医、西医临床工作者以及在校师生理想的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结合数十年临床诊治体会,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中医在辨证过程中最好能认清病证表现是西医什么病,研究病证既要辨清中医病变证型,又要认清西医疾病病情,只有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有机结合,才能使治疗方药更具有针对性与切机性,即使西医对某些疾病还没有认识清楚,或正在研究之中,中医对此辨证都要尽可能地统筹兼顾,全面考虑,避免治病用方顾此失彼。如病以心悸为主,必须辨清致病原因是心功能性疾病引起的心悸,还是心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悸,或是心脏以外疾病引起的心悸,于此只有对心悸致病原因与病证表现全面了解、仔细研究与科学归纳,才能真正做到治病用方有的放矢。<br>    当今诸多慢性疾病,从西医辨病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病需要。如西医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经过有效治疗后,又经检查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但病人仍有腰酸腿软、头晕、乏力、身肿等,可服用西药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于此西医若能利用中医辨证而运用中医治疗,则能明显改善临床表现或消除症状;再如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经西药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但病人仍有失眠、多梦、头晕、健忘等,于此若能合理运用中医辨证,辨证若是心阴血虚证引起而选用天王补心丹,或是心肝阴血虚证引起而选用酸枣仁汤,或是心肾虚热证引起而选用黄连阿胶汤,或是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引起而选用朱砂安神丸等,对此必须懂得西医辨病的临床表现务必符合中医辨证之证型,以此选用中医方药,则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展开
目录
绪言<br>第一章 肺系疾病辨治用方<br>第一节 肺系寒证辨治用方<br>一、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大青龙汤)<br>二、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br>三、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香苏散、正柴胡饮)<br>四、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br>五、射干麻黄汤(冷哮丸)<br>六、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br>七、止J嗽散(金沸草散、三拗汤、华盖散)<br>八、定喘汤<br>九、杏苏汤<br>十、二陈汤(导痰汤、涤痰汤)<br>第二节 肺系热证辨治用方<br>一、银翘散<br>二、桑菊饮<br>三、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汤)<br>四、升麻葛根汤(竹叶柳蒡汤)<br>五、麻杏石甘汤(越婢汤)<br>六、泽漆汤<br>七、清气化痰丸(清金降火汤、清金化痰汤)<br>八、泻白散(葶苈大枣泻肺汤)<br>九、桑杏汤<br>十、清燥救肺汤<br>十一、贝母瓜蒌散<br>第三节 肺系虚证辨治用方<br>一、麦门冬汤<br>二、九仙散(五味子汤)<br>三、百合固金汤(百合知母汤、补肺阿胶汤)<br>第四节 肺系虚实夹杂证辨治用方<br>一、败毒散(荆芥败毒散)<br>二、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再造散)<br>三、加减葳蕤汤(桂枝增液汤)<br>四、人参蛤蚧散<br>五、苏子降气汤<br>第五节 肺系出血证辨治用方<br>一、十灰散(四生丸)<br>二、咳血方<br><br>第二章 脾胃疾病辨治用方<br>第一节 脾胃热证辨治用方<br>一、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br>二、玉女煎<br>三、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苍术汤)<br>四、竹叶石膏汤<br>五、橘皮竹茹汤(竹茹汤、橘皮竹茹汤、新制橘皮竹茹汤)<br>六、连朴饮(蚕矢汤)<br>第二节 脾胃寒证辨治用方<br>一、理中丸(桂枝人参汤、附子理中丸、理中化痰丸)<br>二、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br>三、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br>四、吴茱萸汤<br>五、橘皮汤(小半夏汤)<br>六、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散)<br>七、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柴平汤)<br>八、藿香正气散(六和汤)<br>第三节 脾胃虚证辨治用方<br>一、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br>二、补中益气汤(举元煎、升陷汤、升阳益胃汤)<br>三、益胃汤(沙参麦冬汤)<br>第四节 脾胃痰饮水气证辨治用方<br>一、苓桂术甘汤<br>二、小陷胸汤(柴胡陷胸汤)<br>三、温胆汤(十味温胆汤)<br>四、旋覆代赭汤(大半夏汤)<br>五、五苓散(四苓汤、茵陈五苓散、胃苓汤)<br>六、五皮散<br>第五节 脾胃气滞证辨治用方<br>一、越鞠丸<br>二、枳实消痞丸(枳术汤、枳术丸)<br>三、厚朴温中汤(良附丸)<br>四、金铃子散<br>第六节 脾胃食积证辨治用方<br>一、保和丸(大安丸)<br>二、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br>三、健脾丸(葛花解醒汤、资生丸)<br>四、肥儿丸<br><br>第三章 肝胆疾病辨治用方<br>第一节 肝胆热证辨治用方<br>一、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br>二、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厚朴七物汤、防风通圣散)<br>三、蒿芩清胆汤(达原饮、清脾饮)<br>四、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泻青丸)<br>五、左金丸(戊己丸)<br>第二节 湿热黄疸证辨治用方<br>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栀子大黄汤、茵陈四逆汤)<br>第三节 肝胆气郁证辨治用方<br>一、四逆散<br>二、逍遥散(当归芍药散、加味逍遥散)<br>三、柴胡疏肝散(木香顺气散)<br>四、四磨汤(五磨饮子、六磨饮子)<br>五、暖肝煎<br>六、天台乌药散(三层茴香丸、导气汤)<br>七、橘核丸<br>第四节 肝阴虚证辨治用方<br>一贯煎<br><br>第四章 心脑血管疾病辨治用方<br>第一节 心脑血管寒证辨治用方<br>一、桂枝加附子汤(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br>……<br>第五章 肾膀胱疾病辨治用方<br>第六章 大肠疾病辨治用方<br>第七章 头面疾病辨治用方<br>第八章 牙龈疾病辨治用方<br>第九章 咽喉疾病辨治用方<br>第十章 四肢腰背疾病辨治用方<br>第十一章 皮肤疾病辨治用方<br>第十二章 内分泌疾病辨治用方<br>第十三章 高血压高脂血症辨治用方<br>第十四章 肿瘤疾病辨治用方<br>第十五章 发热疾病辨治用方<br>第十六章 妇科疾病辨治用方<br>第十七章 跌打损伤辨治用方<br>第十八章 虫证辨治用方<br>第十九章 食物中毒或痰食用方<br>第二十章 痈疽疮疡辨治用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