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以1930年代为中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0881
  • 作      者:
    王向民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以1930年代为中心,从政治与政治学关系的角度,系统研究民国政治学的成就与不足。特别是着重研究民国政治学的“三个研究领域”及其“两个价值诉求”,并分析其生成的政治社会原因。 作者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就民国政治学理论形态而言,体现出民治与集权的“合奏”特征。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向民(1977- ),河南洛阳人,政治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师。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曾在《学术月刊》、《江苏社会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自身历史的反思。民国政治学作为新中国政治学的前史,因此具有镜鉴之意。
  《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通过对文献与理论的细致梳理和参证,描述了1930年代前后,即南京国民政府推进现代化时期,作为一门外来学科的中国政治学与其赖以存续的政治现实之间交相作用的风雨历程。
  作者通过研究民国政治学的国家理论、政府理论、政党理论三个研究领域,归纳出“民治与集权”的两个理论特质,进而分析了民国政治学生成的政治社会原因。作者认为,学术与政治之间应当保持必要的张力,而公民社会则是孕育与支撑这一张力的重要空间。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民治与集权的合奏
  二十世纪中西政治发展呈现错位状态。首先,民国政治学家讨论的仍然是“建国”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治国”问题。欧美“建国”理论大致相当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政治理论,欧美“治国”理论则大致相当于二十世纪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下的政治学研究。同时,中西近代政治发展触发点的主动被动之别,也使民国政治学家难以在欧美政治学中找到对应的“建国”理论。其次,民国政治学所处的环境,是世界性民族主义高潮。诚如民国政治学家认识到的,现代民族主义滥觞于对民主宪政的反动,并成为国内整合和国外侵略的政治意识形态。因此,对现实政治的理论分析必须置于民族主义的上述双向维度下展开。
  这两种错位使民国政治学理论具有更深刻的历史蕴涵和更浓郁的地域象征。从某种角度说,民国政治学研究建立在“国家一社会”分析框架之上。但是,民国政治学的历史规定性在于它并不接受洛克、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一国家”观点,而只是坚持不同的活动领域需要分立与制衡,并企求以法治的形式固定下来。换言之,他们只是部分地接受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的观点。
  以政府内外为界的分权制衡框架中,形成了民治与集权两种政治价值诉求。民众是政治的主体,享有最终的决定治权合法性的政权。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民治与集权:对称概念与分析视角
第二节 作为学科的现代政治学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论文要素

第一章 民国政治学的滥觞
第一节 1930年代:国家建设的展开
第二节 民国政治学的四期发展
第三节 作为学科学术的政治学之建立
第二章 民治与集权的合奏

第一节 民治与集权:民国政治学的理论特质
第二节 民治:政治和思想的中西璧合
第三节 集权:国家统一性阙失的政治发展选择
第三章 主权与宪政:国家的追求
第一节 国家理论的内在转向及其困难
第二节 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
第三节 民治与宪政
小结

第四章 效能与均权:政府的原则
第一节 对现行政制的批评
第二节 效能政府
第三节 均权政制
小结

第五章 革命与民治:政党的角色
第一节 军政:政党与革命
第二节 训政:党治与民治
第三节 宪政:一党与多党
小结

第六章 悖反式多元政治下的政治学生成
第一节 政治革命与社会自由
第二节 政党构成与学政交流
第三节 弱势独裁与悖反式多元政治
结语 政治与学术的张力:国家建设的动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