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人与功名
两千多年前的儒家经典《左传》上,有一句被后世的中国文人奉为金科玉律的箴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古代中国,没有哪一个社会阶层的人们,比文人更热衷于政治,或者说,希望通过政治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立功名、建事业的理想了。到了封建社会的后世,人们更是“遍读圣贤书,售与帝王家”,读书,似乎就是学一套治理天下的本事,替君主管理国家,实行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是多数文人价值观念的真正实现。著书立说,即所谓“立言”,在一些文人看来,似乎还是属于第二位的事情。据此,古代的文人又分出了“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的说法,前者格外注重儒家学说的经世致用的一面,后者则以专攻翰墨,皓首穷经,耕耘于笔砚之间,以自己心血凝聚的文字,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其实,所谓“君子之儒”只是一个特定的说法,按照我们今天的看法,这些跻身统治阶层,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努力的儒生,他的人生重心已经移到了政治舞台,不再是文苑,严格地说,也就不再是我们在此叙述的范围。然而追求功名又是文人几乎无一例外的价值准则,于是,便出现了文人在企求功名之荣和遭受功名之累的夹缝里生存的种种表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