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人文社会和谐发展机制及对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25931
  • 作      者:
    吴映梅,封志明,彭福亮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区域人文社会和谐发展机制及对策研究》适合从事区域发展规划、人文社会发展研究及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国家政府决策者、工作者、科研人员、教师和研究生参考。在经济增长日益受到强调和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应受到更大关注。《区域人文社会和谐发展机制及对策研究》从全世界国家和地区、中国省区级和县域尺度三个地理空间尺度对中国人类发展的不平衡进行综合研究,既深入探讨了人文社会发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又对中国人文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实践作了剖析;既对中国人文社会发展状况、空间分布态势、发展不平衡的动因机制及与各驱动因子关系等作了深入分析,又提出了评价中国人文社会发展不平稀动因机制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等;既补充、完善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拓展了领域,符合了人文地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又将其与中国人文社会发展研究等相结合,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研究评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内涵衍变
    一、人文发展理论提出
    人文发展(HD,human development,亦有译为“人类发展”),于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表的第一份人类发展报告(Human Develop-mertt Report)中正式提出,并被界定为是一个不断扩大民众各种选择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能力,如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二是人们将所获得的能力运用于闲暇、生产性目的,或者在文化、社会和政治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它既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观念,还具有相对完备的理论形态。曾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别顾问、人类发展报告主持人的巴基斯坦经济学家马布?乌尔?哈克(Mahbub Ui Haq)和人类发展报告顾问、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对概念的提出、观念内涵的阐释、理论分析路径和理论框架的构建作出了直接的、决定性的贡献。
    人文发展理论主要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来研究和衡量人类的发展进步。自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其第一份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以来,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人文发展的思想已经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接受。
    人文发展理论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人类发展年度报告的指导理论。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文发展水平,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其第一份人类发展报告中构建了人文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的概念,它从三个方面衡量人类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一是健康长寿,用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二是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三是生活水平,用人均实际GDP来衡量。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研究评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内涵衍变
一、人文发展理论提出
二、人文发展概念界定
三、人文发展内涵衍变
四、人文发展倡导原则

第二节 人文社会发展研究历程评价
一、国际人文社会发展研究历程
二、中国人文社会发展研究历程

第二章 人文社会和谐发展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第一节 评价方法筛选
一、评价方法选取
二、人文发展指数体系
三、评价范围与评价标准
四、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第二节 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依据和构建原则
二、评价指标演进
三、指标体系构建
四、指标体系评价

第三章 中国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条件综合评价
第一节 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一、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二、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实现小康水平
三、三大产业全面发展;主要产品产量巨增
四、区域发展差异明显;收入分配差距增大
五、经济发展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
六、综合现代化水平低;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第二节 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分析
一、产业结构演进不平衡特征
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征

第三节 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性分析
一、地带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特征
二、省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特征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特征

第四节 经济条件影响机制及因素分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空间基础
二、自然资源基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
三、社会人文条件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因素

第四章 中国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基础综合评价
第一节 教育基础总体特征
一、教育基础发展迅速;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二、处于中等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大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
四、类型结构不平衡;投入支出不平衡

第二节 教育水平结构不平衡分析
一、城乡教育不平衡特征
二、校际教育不平衡特征

第三节 教育水平区域差异性分析
一、地带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性特征
二、省域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性特征
三、县域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性特征

第四节 教育基础影响机制及因素分析
一、经济条件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地理环境是教育发展的必要基础
三、文化因素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因素
四、教学形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的深层动因

第五章 中国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的健康水平综合评价
第一节 健康水平总体特征
一、健康水平发展迅速;世界排位大幅攀升
二、处于中等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大
三、健康水平结构不平衡;城乡健康水平差距明显
四、健康水平东高西低;区域内部差异显著

第二节 健康水平结构不平衡分析
一、城镇农村健康水平不平衡特征
二、健康水平性别结构不平衡特征
三、健康水平年龄结构不平衡特征
四、健康水平民族结构不平衡特征

第三节 健康水平区域差异性分析
一、地带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性特征
二、省域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性特征
三、县域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性特征

第四节 健康水平影响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发展是影响健康水平的基本因素
二、地理位置是影响健康水平的自然因素
三、医疗状况是影响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
四、死亡率是影响健康水平的直接因素
五、疾病是影响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 中国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的特征分析
第一节 人文社会和谐发展总体特征
一、国家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特征
二、省域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特征
三、县域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特征

第二节 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等级结构体系
一、等级结构体系划分方法
二、省域等级结构体系特征
三、县域等级结构体系特征

第三节 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
一、省域空间分布特征
二、县域空间分布特征

第七章 中国人文社会和谐发展机制及其运行要素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体系
一、和谐发展关联模型
二、和谐发展不平衡测度

第二节 经济条件运行要素与人文社会和谐发展
一、国家级和谐发展关联模型分析
二、省域和谐发展关联模型及和谐发展不平衡测度分析
三、县域和谐发展关联模型及和谐发展不平衡测度分析

第三节 教育基础运行要素与人文社会和谐发展
一、国家级和谐发展关联模型分析
二、省域和谐发展关联模型及和谐发展不平衡测度分析
三、县域和谐发展关联模型及和谐发展不平衡测度分析

第四节 健康水平运行要素与人文社会和谐发展
一、国家级和谐发展关联模型分析
二、省域和谐发展关联模型及和谐发展不平衡测度分析
三、县域和谐发展关联模型及和谐发展不平衡测度分析

第五节 人文社会和谐发展不平衡机制测度分析
一、省域和谐发展不平衡测度分析
二、县域和谐发展不平衡测度分析

第六节 人文社会和谐发展机制分析
一、人文社会和谐发展机制的关键制动力
二、人文社会和谐发展机制的关键推动力

第八章 中国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第一节 和谐发展总体目标
一、和谐发展国家级目标
二、和谐发展省县域级目标

第二节 经济条件差异缩小战略对策
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
二、发展区域特色优势经济
三、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第三节 教育基础均衡发展战略对策
一、消除区域间教育基础的不平衡
二、消除城乡间教育基础的不平衡
三、消除学校间教育基础的不平衡
四、消除群体间教育基础的不平衡

第四节 健康水平全面提高战略对策
一、经济持续均衡发展是全面提高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
二、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是全面提高健康水平的关键支撑
三、完善卫生医疗体系是全面提高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四、监督医疗市场制度是全面提高健康水平的有力措施
五、消除区域医疗差别是全面提高健康水平的快捷途径
六、普及先进医疗技术是全面提高健康水平的技术保障
七、大力发展教育基础是全面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