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流动的理论诠释<br> 第二节 非农化、工业化、城市化<br> 任何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必然要经过农民非农化过程。农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就业份额逐步减少的过程是受工业化、城市化推动的。可以说,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实现农民非农化转移的路径。工业化与城市化究竟是如何影响农民非农化过程的?换句话说,中国农民流动如何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来实现非农化转移的呢?<br> 一、共生与错位<br> 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民非农化过程,是该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表现的过程。这个表现过程可能是同步的,也可能是不同步。同步的表现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共生,不同步的表现则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错位,由此非农化过程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br> 一种结果是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代表。这就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工业化拉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工业化,形成一种共生发展的关系。早期工业化国家农业人口份额减少是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而推进的。农村劳动力被城市现代产业所吸纳,农民在转变为产业工人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居民。农民的非农化转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就业压力也小得多。另一种结果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为代表。这就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不同步,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比如一些拉美和东南亚国家,或工业化超前于城市化而先行发展,比如中国。中国农民非农化转移是在工业化与城市化错位情况下进行的,需要转移的农民基数大,但转移的进程被大大缩短,暴露出的问题较多,农业人口份额减少,困难加重,非农化的难度压力也大大增加。<br> 两种非农化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两者的关系是如何影响农民非农化的转移,其中工业化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城市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工业化和城市化对非农化的影响看,工业化可以分为典型工业化与非典型工业化。<br> 典型工业化是与城市化同步的工业化,又称之为城市工业化,大多数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所走过的都是典型的工业化道路。从世界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史看,发达国家经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同步过程,直到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化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工业化最早始于欧美国家,这些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呈现出大体相同的产业演替顺序:轻工业——制造业——重化工业,以轻工业为起点,接着是制造业的兴起,随后进入重化工阶段,这种产业发展的递进秩序对推进城市化有着决定性影响。因为轻工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城市对劳动力需求;轻工业又是消费品生产,集中于城市,带动城市其他产业的相应发展,从而加快了城市化进程。<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