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07-2008年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3200
  • 作      者:
    邓大松,刘昌平等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作为国家“985”工程社会保障研究创新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社会保障理论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承接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在内的大量研究课题,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是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组织编著的一份重要的年度研究报告,重点关注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国际比较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的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的稿件主要来源于向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组织的历次社会调研的研究成果、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优秀中青年学者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等。
展开
精彩书摘
    1  “乡一城”人口迁移对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障的影响分析<br>    1.1  引  言<br>    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整个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是现代工业部门将传统农业部门的隐蔽失业状态的富余劳动力不停地吸出来,由此产生的利润不断再投资到现代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工业化向世界的扩张,也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迁出农村进入城市工作。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是一个国家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经济过程,无论是发达国家以往的历史经验,还是发展中国家当前正经历的现实,都验证了或正在验证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过程。<br>    中国近30年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打破了制度的限制,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形成了巨大的人口迁移浪潮。特别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和制度障碍得以不断消除,人口迁移的自主性和流动性不断加强,特别是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镇地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迁移,规模逐渐增大,基本进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过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据估计,1987年中国人15迁移规模超过3000万,1994年超过4000万,1999年超过5000万,到2000年已经接近6300万,迁移率接近5%。<br>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人口老龄化标准,中国已经从本世纪初开始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行列,并且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蔡防预测,到2017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15占总人151的比重将超过10%,在少儿抚养比仍然高达26.4%的情况下,老年抚养比超过14%。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建立财务可持续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br>1 “乡一城”人口迁移对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障的影响分析<br>1.1 引言<br><br>1.2 模型准备及假设<br>1.2.1 模型假设<br>1.2.2 符号约定<br>1.2.3 数据选取及参数设定<br><br>1.3 建立模型<br>1.3.1 人口预测模型<br>1.3.2 人口迁移模型<br><br>1.4 经验分析<br>1.4.1 模型预测结果<br>1.4.2 “乡一城”迁移对城镇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分析<br>1.4.3 “乡一城”迁移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障的影响分析<br>1.5 结论与政策含义<br><br>2 关于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采用现收现付制模式的可行性研究<br>2.1 研究背景<br>2.1.1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br>2.1.2 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养老金制度定义<br><br>2.2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精算模型构建<br>2.2.1 模型假定<br>2.2.2 符号约定<br>2.2.3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精算模型<br><br>2.3 参数假设与精算方案<br>2.3.1 参数假设<br>2.3.2 精算方案<br><br>2.4 实证结果与经验分析<br>2.4.1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自然缴费率<br>2.4.2 年度平衡模式与阶段式平衡模式下的缴费率比较<br>2.4.3 阶段式平衡模式下的缴费补贴(前补)方式与待遇补贴(后补)方式比较<br>2.4.4 三种精算方案下财政补贴规模和参保农民缴费负担比较<br>2.5 结论及政策建议<br><br>3 关于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采取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模式的可行性研究<br>3.1 基金积累制(funded fully)个人账户(individual account)模式将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导模式<br>3.1.1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践证明了完全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制是一种可取的模式<br>3.1.2 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产权所有的特点易于被农民理解和接受<br>3.1.3 个人账户制也是当前各地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主导模式<br><br>3.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精算模型<br>3.2.1 模型建立的前提<br>3.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精算模型<br><br>3.3 参数设置与精算结论<br>3.3.1 基本参数设置<br>3.3.2 精算结论<br><br>3.4 个人账户养老金实际收入替代率敏感性分析与给付方案研究<br>3.4.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实际收入替代率敏感性分析<br>3.4.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方案研究<br>3.5 结论及进一步分析<br><br>4 建立财务可持续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br>4.1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坚持的原则<br>4.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最低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br>4.3 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方式创新<br>参考文献<br><br>第二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与完善<br>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验、挑战与对策<br>1.1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取得的成效<br>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经验分析<br>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挑战<br>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对策分析<br>2 中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状况实证分析<br>3 东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状况实证分析<br>4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状况实证分析<br>参考文献<br><br>第三篇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br>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脉络<br>2 对当前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评估<br>3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适应性分析<br>4 中国农村贫困线及其测定的实证研究<br>5 完善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和建议<br>参考文献<br><br>第四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社会保障<br>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沿革<br>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趋势分析<br>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br>4 构建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相配套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br>参考文献<br><br>第五篇 湖北省文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研究<br>1 导论<br>2 湖北省文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概述与改革的必要性分析<br>3 湖北省文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br>4 深化湖北省文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议<br>参考文献<br>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