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一 研究动机
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市场化改革,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社会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困扰中国数千年的温饱问题正在得到根本解决。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然而,当前阶段,政府作为和谐社会的提出者、主导者和关键推动者,本身也存在着某些内部矛盾与不和谐的现象,表现得最为尖锐的,比如在公务员的工资分配领域。撇开贪污受贿等腐败违纪现象不谈,相当多的地区和部门,工资性收入呈现出无序的恶性膨胀,不仅名目繁多而且数量可观。当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在为标准内的工资难以及时足额发放而头痛不已时,一些发达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性收入却早已超过标准内的工资收入,并且还在为进一步“开发”工资性发放项目而不断“开拓创新”。即使对于同一地区,一些实权部门、实权岗位在标准工资外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灰色收入”,与一些“清水衙门”相比,工资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与这种工资分配环境互为因果、相互强化的是,政府部门中存在着的两种“躁动”倾向:一种,“油水”部门、“油水”岗位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肥差”,而且部门收入越高其部门领导也被认为越有“能耐”;另一种,对“油水”部门、“肥差”岗位的“嫉恶”,这种嫉恶事实上只是对自己未获得相应机会的一种不公平感,一旦进入该部门或者取得相应职位将表现出比前一种更渴望的高收入欲望。事实上,这两种躁动倾向几乎成为当前政府部门某些人的意识主流和行动指南。如果任由其发展,可以预期,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政府部门某些职能的消失与某些部门的畸形膨胀,政府也就难以担当其应有的职责,甚至不成其为政府,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就会徒增困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