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167316
  • 作      者: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
  • 出 版 社 :
    学习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编者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理论界专家学者和有关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撰写了通俗理论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对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深入浅出、有说服力的回答,观点准确、说理透彻,文字生动、事例鲜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对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深入浅出、有说服力的回答,观点准确、说理透彻,文字生动、事例鲜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是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材料。
展开
精彩书摘
  1 天翻地覆慨而慷——如何从新中国辉煌的6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着真理的光芒。2009年,我们伟大祖国迎来了60周年华诞。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60年的辉煌历程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越来越彰显出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越来越得到亿万人民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
  如何看待新中国6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但都壮志未酬。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才为之一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历史,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始了新的纪元。
  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成立之初的共和国却面临着严峻考验。旧中国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民生困苦,失业众多……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克服重重困难,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斗志,开始了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英雄壮举。
  新中国60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在中华大地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新型国家政权的建立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从国民经济的恢复到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到各方面制度的不断完善……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这是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的60年。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60年的奋斗,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粮食、钢铁、水泥、原煤、有色金属等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青藏铁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一批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抗击特大洪水、战胜非典疫情和特大地震灾害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一批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举世瞩目……神州大地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根本改善的60年。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49年到2008年,我国人均GDP从3 5美元增加到3266美元,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80%和90%分别下降到37.9%和43.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100元增加到15781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50元增加到4761元,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岁。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面免除,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人们正享受越来越宽裕的小康生活。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
  这是中国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的60年。我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断巩固,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有力弘扬,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等,越来越成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社会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是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60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备受欺凌、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世界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关于“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我们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从积极斡旋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到参与协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真诚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到推动在反恐、环保、禁毒、重大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60年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精神振奋,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傲立东方。尽管在前进的过程中,也曾有过这样那样的失误、挫折和教训,但总体上说,6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步伐,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60年的发展,我们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归结起来就是确立和不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60年的辉煌成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个老话题。曾经一个时期,提起这个话题,有些同志似乎“理直气不壮”,因为我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差距比较大,制度优势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仅能从理论上阐释,还得到实践的充分印证;不仅中国人民深切感受到这种制度优势,而且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究竟“优”在哪里呢?
  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比如,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反应迅速,果断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很快初见成效,国际社会给予了积极评价。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说:“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这些优势在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更是显示出巨大威力。有国外学者评价中国抗击汶川地震灾害时说:“地震之后人们确实看到了中国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中国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日本《朝日新闻》认为,北京奥运会“使中国特有的体制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优越性”。
  当然,不仅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存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制度优势,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既取得重要成果,也遭遇过严重挫折。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制和机制。它既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又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它符合中闻国情,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展开
目录
1 天翻地覆慨而慷——如何从新中国辉煌的6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如何看待新中国6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为何理解我国制度优势要正确把握前30年与后30年的关系?

2 宝贵财富 行动指南——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是什么让老百姓得实惠——怎么看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怎样理解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怎样看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取得的成效?
怎样使下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更好成效?

4 “海啸”起处神话灭——怎么看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是怎么酿成的?
国际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
人们可以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得到什么启示?

5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为什么今年经济增长要提出“保八”的目标
为什么要提出保增长的任务?
为什么要把保增长目标定在8%左右?
实现”保八”目标的底气何在?
为什么既要保增长又要保民生、保稳定?

6 应对危机的根本之道——为什么强调保增长要靠科学发展
为什么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发展?
为什么说保增长与科学发展并不矛盾?
如何在实践中把保增长和科学发展更好地统一起来?

7 小岗村的新探索——如何看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义何在?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今天才允许的吗?
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哪些主要形式?
为什么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8 独具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如何理解“中国式民主”
怎么看”中国式民主”的实践成效?
“中国式民主”好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要破除对西方民主的迷信?

9 “邯郸学步”要不得——如何看待民主社会主义
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吗?
为什么中国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

10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为什么不能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说成是“普世价值”
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是“普世价值”吗?
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说成“普世价值”意图何在?
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11 “相约北京”的启示——为何越是思想多样化越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思想为什么会日趋多样化?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如何正确处理“一”与“多”的关系?

12 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谈起——如何理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何以成为“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什么战略意义?
为什么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3 褪尽“俗装”换“雅装”——怎么看网络反低俗行动
为什么要治理网络低俗之风?
为何网络低俗之风不易禁止?
如何才能使网络天空更洁净?

14 团结是金稳定是福——为什么要努力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各民族团结
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为什么说维护和保持新疆社会大局稳定是当前新疆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15 从大学生“村官热”说起——如何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为何比较严峻?
党和政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做了哪些工作?
高校毕业生应当如何应对就业难?

16 “凤还巢”再展翅——如何促进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
为什么今年农民工就业压力这么大?
党和政府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采取了哪些举措?
返乡农民工应如何正确面对就业难?

17 让社保的阳光普照全民——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何要让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居民?
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保障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如何让社会保障体系覆盖每一位城乡居民?

18 迈向“病有所医”新时代——如何看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如何看待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新医改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怎样把新医改的规划落到实处?

19 “三鹿事件”的警示——为何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为什么如此牵动国人心?
怎样看待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
怎样进一步加固食品安全防护网?

20 老话题再成新热点——如何将反腐倡廉继续引向深入
为什么百姓最关注反腐倡廉?
为什么说“腐败越反越多”并不符合实际?
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21 咬定青山不放松——为何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引起广泛共鸣
如何理解“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为什么要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怎样才能切实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