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第一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67988
  • 作      者:
    庄福龄,邱守娟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以马列主义教研为依托,侧重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为基础,探求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探求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形式,使中国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形成传统性与创新性、在经济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发展中实践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具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辟中国革命新路的历史功勋、阐发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光辉篇章、20世纪中国革命最伟大的创业者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心态的制约作用和狭隘的民族意识,近代的知识分子没有,也不可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做真正的批判和总结,更不可能用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眼光来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冲突的根源及其前景作出科学的认识评判,也不可能完成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使命。重建中国的文化传统,重建中国的道德价值秩序,从根本上克服中国文化精神的危机,很自然地就成了五四以来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现代知识分子通过对近代文化反思和救亡实践历史教训的总结,使他们认识到:封建文化与封建专制政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一种互为表里的共生关系,因此必须批判和否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封建思想文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中西文化的关系上,当时又存在着一种简单否定和绝对对立的思维模式。我们知道,五四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通过西方社会文化思潮的大量输入,以及对传统封建文化的猛烈批判,通过对民众,尤其对知识分子广泛的思想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和生根,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思想文化环境。应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以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为特征的。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们通过东西文化的比较,对中国社会落后挨打的深层原因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遂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重估。但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把东西差异归结为时代差异,把中西冲突归结为新旧冲突。由此出发,五四新文化的主将们认为,中国不仅器物、制度不如西方,而且道德文章也不如西方。在他们看来,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与技术是先进的,那么,它的文化、艺术、哲学亦必然是先进的。晚清中国的经济、政治、科学和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那么,它的文化也必然是落后的。因此,必须彻底否定传统文化。陈独秀、胡适、陈序经等激进的知识分子公开地主张抛弃一切“国故”,“死心塌地向西走”,实行“全盘西化”。应该指出的是,新文化运动对东西差异之剖析、对传统之批判是切中要害的,但是却存在着一种非此即彼、简单否定的思维模式,存在着“文化对立论”的倾向。
展开
目录
前言
概论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观的分歧由来已久
一、历史的回顾
二、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实质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条件
四、历史的启迪和思考

第二章 落实马克思主义观要以认真学习原著为前提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认真学习原著,又要反对教条主义
二、深入学习毛泽东著作和有关文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
三、要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 落实马克思主义观既要善于结合,又要善于开拓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在结合上下工夫
二、从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两次历史性飞跃

开拓奠基篇——毛泽东思想
第五章 中国向何处去
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危机
二、先驱者的脚步
三、毛泽东的早期探索

第六章 开辟中国革命新路的历史功勋
一、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三、人民军队,人民战争
四、反对教条主义

第七章 阐发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光辉篇章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
四、新民主主义建设实践
五、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历史启迪

第八章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整风运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
二、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三、有的放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四、毛泽东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九章 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新中国的发展而艰辛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论十大关系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四、读书的建议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第十章 20世纪中国革命最伟大的创业者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一、开拓创新的世纪伟人
二、艰难探索的理论锐气
三、永垂不朽的历史地位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