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the country in the eyes of foreign scholar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02352
  • 作      者:
    (美)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的目的就是要描述中国的现实国情与国家形象的差别。事实上,国家形象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假如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那么许多其他困惑和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到目前为止,我还不想对“中国崛起”这一国家形象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做出任何价值评判,我所关注的是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人们对它的误解。当然,这并不是想帮中国“洗刷”形象,这样做只会帮倒忙。老实讲,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所作所为未能完全与国际接轨,因此,“形象改良”措施对于解决中国的这些问题是无济于事的。说到底,如果政治、经济和战略等方面的弊端得不到克服的话”中国还将继续受到形象问题的困扰。我这里想做的,也只是希望至少能帮助读者对中国获得一些更准确的认识。但是,要使中国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实非易事,除非中国成为一个更值得信任的国家。
展开
精彩书摘
  淡色中国
  前言  致女王的信函,和平地震与国家形象
  林则徐(1785—1850年)于1838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派赴广东,在此之前他已经身居要职。历朝历代就是通过如此的官场擢升使众多贤士跻身显赫官职之列。林则徐出生于福建沿海山区,从小浸润在温雅的茶文化当中,这使得他刚柔相济、敏而好学,这样的性格特点完全合乎晚清朝廷政治的要求。他天生拥有惊人的记忆力,乐于迎战朝廷最棘手的问题,而且对官府政治有着极为敏锐的感觉。由于他总能在黑暗的官场风云中拨云见日,同僚们都以“清官”之称来赞誉他。他同时还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在清朝那个时期,这种全才型人物很常见,当时的皇帝们如康熙,都喜欢追求美好与公正,以此来彰显其实力与正统性。2003年,温家宝在他上任总理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向全国人民介绍自己时,就曾提到林则徐。他说:“从我上任之日起,我就经常用林则徐的诗里面的两句话自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显而易见,对中国官员而言,个人命运是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联系在一起的。
  1838年春,53岁的林则徐被急召人京,受命为钦差大臣。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痛下决心要禁止鸦片贸易。自英国商船将鸦片运至中国之后的50年问,鸦片危害之烈,使清朝文化遭受了灭顶之灾。如果说眼睁睁看着帝国一步步走向腐朽没落还暂且能忍受的话,那么,当自己的儿子因吸食鸦片而命丧黄泉,众多才华出众的饱学之士竟也因贪食鸦片而成为“瘾君子”时,痛心疾首的道光皇帝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决定要彻底禁止鸦片贸易,而林则徐这位“清官”恰恰是担负这项使命的理想人选。
展开
目录
淡色中国
前言  致女王的信函,和平地震与国家形象
一 处于非常时期的中国形象问题
二  国家形象效应:事半功倍的选择
三  国家形象之危机,声誉资本之效应
四 淡色中国:改变国家形象之路
五 未来之路
北京共识
寄语中国读者
一 北京共识:论中国实力的新物理学
二 关于中国发展的一些有用的原理
三 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能量转移问题
四 与中国打交道
中国的秘密武器?——科学政策与全球实力
序言
前言
一  中国科技体系的现实
二  流沙
三 权力梦想
结论
防止重蹈冷战覆辙
前言
一 新的冷战将是什么样子?
二 下一次冷战的根源
三 达成解决方案的必要性和冷战发生的不可能性
结论
1989年对中国武器禁运与欧洲角色
总论
前言
一 军事贸易禁令:目的、作用及风险
二 欧盟军事贸易禁令及限制措施
三 仍然存在的对“1989年政治风波”的国际制裁
四 欧盟对中国的期望
五  中国内地可能对台使用武力的风险性评估
六 中国军事工业和武器进口情况
七  中国在人权领域的决策
八  中国和“1989年禁令”在美国国内政治中的位置
结论和建议
中国能源与电力:国内监管与外交政策
中国走向全球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