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the small forces behind tomorrow's big change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17433
  • 作      者:
    (美)马克。佩恩(Mark J. Penn),(美)E. 金尼。扎莱纳(E. Kinney Zalesne)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一部揭示未来发展走向的神奇之作,美国前总统比尔 克林顿说:“《小趋势》会让你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br>    一本了解当今美国社会和全球局势不可或缺的读物。今天的美国也许就是明天的中国,《小趋势》不仅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也会让一般读者增长见识并拓宽观察当今时事的视野。<br>    作者是全球顶级民意测验专家和25个国家元首的首席顾问,通过详细而真实的统计数据,得出了一个个惊人的结论,必将掀起又一轮的未来学的研究浪潮。<br>    75个社会趋势的揭示,加上作者独到的深入分析,每篇都充满了可以造就新行业的商机!<br>    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剖析我们现在的生活
展开
作者简介
    马克·佩恩: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从1995年至2000年为比尔·克林顿总统担任战略顾问,并因此而闻名遐迩。2000年,《时代杂志》将佩恩称为“信息大师”,并被誉为美国政界最有洞察力的民意测验专家。佩恩是世界著名的博雅公关公司的CEO,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的首席顾问。也是财富500强里多家公司的顾问,更是25个国家元首的资深顾问。 <br>    对马克·佩恩的评价 <br>    “一个大脑异常敏锐的人。”——英国前首相 托尼·布莱尔 <br>    “华盛顿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华盛顿邮报》 <br>    “世界顶级的营销方案都有着独到睿智的视角,而马克·佩恩是一个总能发现它们的大师。” <br>    —— 麦当劳餐厅全球首席营销官 玛丽迪林 <br>    E.金尼·扎莱纳:为白宫效力,是联邦政府的首席法律官员珍妮特·雷诺(Janet Reno)的顾问,此外她还是两家社会变革组织的执行副总裁和董事长。 <br>    <br>    译者简介<br>    刘庸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现任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近期主要译著有《情感的历史》(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和《瑞典与“第三条道路”》(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等。<br>    贺和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法学硕士。现任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近期主要译著有《漫长的革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困境》(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等。<br>    周艳辉:外国哲学专业硕士,曾就读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现就职于中央编译局《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翻译的主要著作有《荣格》(中华书局2004版)、《协商民主》(中央编译出版社即将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小趋势》这本书凭借翔实的数据系统,列出了70多个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的小趋势,涉及家庭生活、休闲娱乐以及宗教、政治等各方面。小趋势告诉我们如何去观察那些小群体的发展,它们能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可以对一场选举的胜负起决定性作用,还可能煽起一场运动,或者改变你个人的生活。当今的社会中,小群体有大能量。著者马克·J.佩恩,用幽默机智的语言,和我们分享了他们接触的事实和图表。他们掌管着非同寻常的新鲜信息,很多令人兴奋的难得资料,来自于佩恩给克林顿的报告中,这几乎是将政治公开,挑战强大限制的极限。佩恩不断发现着那些相对微小但又对我们的经济、政治和个人生活都有着巨大影响的群体,整个民众的百分之一,也许仅300万人就足以开创一个新的经济模式或造成整个社会的变化。<br>    马克·J.佩恩是位顶尖级的政治家的战略问题顾问,也是一家世界著名的公共关系公司的CEO。他对美国乃至世界的观察都是广泛而又深刻的,常常能够从“独到睿智的视角”观察到只有细心人和聪明人才能观察到的事物。E.金尼·扎莱纳也是美国联邦政府中的常客,一直以“社会变革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从而以“自己独到的精神见解”为白宫效力。他们通过对美国社会的细心观察,发现了美国社会中的很多“小趋势”。<br>    他们对“小趋势”的定义是:在美国3亿人口中,只要有1%,即300万人口在价值观或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甚至在身体特征上相同或近似,从而构成了一个群体,且具有目前社会不能满足的共同需求,即是一种“小趋势”。马克·佩恩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趋势就是这些“小趋势”小趋势的形成。<br>    马克·佩恩通过可靠的信息和分析,让我们发现大量和直觉相违背的事实。社会不再是一个大熔炉,而是被分成了一个个有着不同喜好和生活方式的群体。那些人数不多却充满活力的新群体,正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书中列举了影响着未来社会发展的75个小群体的发展动向,那些貌似细微的发展正在决定着巨大的社会变革。这将彻底改变你观察从现在到未来的视角,并由此发现你的处境在现在与未来之间会有怎样的改变。书中描述的75个“小趋势”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这些连雷达都无法探测到的“小趋势”可以被用来推动一个新的行业,进行一场新的战役,开始一场新的运动,也可以用来作为投资战略指南。通过《小趋势》,你将真切感知我们未来世界的状态。<br>    马克佩恩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趋势就是这些小趋势,他告诉读者如何去观察那些小群体的发展,它们能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也可以对一场选举胜负起决定性作用,它们还可能煽起一场运动,或者改变你个人的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中,小群体有大作用。“小”决定着“大”。<br>    《小趋势》是一部以全新的视角剖析当下生活的令人震撼之作。《纽约时报》称:“对于揭示掩藏在这个时代背后的社会真相而言,《小趋势》无疑是一部完美的圣经。”与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和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相比,《小趋势》是新世纪商业社会预言中最摩登的话题。
展开
精彩书评
    佩恩头脑敏锐,他对于推动美国和整个世界的动力有一种超强的感知,在本书的每一页你都能体会到。<br>    ——比尔·盖茨<br>    <br>    这本书会让你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br>    ——比尔?克林顿<br>    <br>    实让人着迷,《小趋势》通过可靠的信息和分析,让我们发现大量和直觉相违背的事实,这将彻底改变我们观察从现在到未来的视角。并由此发现你的处境即将会有怎样的改变。对于揭示掩藏在这个时代背后的社会真相而言,《小趋势》无疑是一本完美的圣经。 <br>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br>    <br>    这本书的力量在于马克·佩恩对每一个小趋势可能带来的机会和暗含商机的分析上……它使企业家、商人和政客们能够在碎片化的社会中发现那些难以琢磨的群体,这将帮助重新建立新公司、开创新市场,并在新的竞争中获利! <br>    ——《今日美国》USA Today <br>    <br>    马克?佩恩不仅仅是发现了这些趋势,他同时也指出了该如何对待这些趋势,它们可以造就一个新公司,也可以让一个公司破产。 <br>    ——《新闻周刊》Newsweek <br>    <br>    与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和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相比,《小趋势》是20世纪末商业社会预言中最摩登的话题。然而,和那些夸夸其谈堆砌材料的书相比,马克?佩恩筛选了一堆社会“趋势”,又精心打磨成一个个好点子,引导我们将走向何方。 <br>    ——《信息周刊》Information Week <br>    <br>    如此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力,佩恩不仅是一个政治迷,更是一个商业顾问!佩恩认为,改变今天这个世界的是那些雷达探测不到却又潜伏在我们中间的微小趋势。受大趋势影响的时代是福特那个年代,那时的经济提供大规模生产和有限的选择,而今天的世界是星巴克提供上千种组合给那些挑剔的顾客的时代了。 <br>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br>    <br>    佩恩的核心前提就是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世界正在被分割成几千,至少是几百个群体。这是对美国出现的各种小群体进行诙谐有趣的深入思考。这本书有15个章节,每个章节又分几个小部分,共提到了75个群体,这样的结构非常风趣,因为每个章节佩恩都阐述了一种清晰的观点,用很多引人注目的统计数据来支持它,并在相关的地方插入了他个人的经验评论。 <br>    ——《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 <br>    <br>    今天的小趋势发现者们已经摒弃了他们的个人偏见,而是通过详实的数据调研,发现那些小的、新的,热情的群体,虽然他们的增长不超过1%,但是他们的确在塑造明天的时代精神和思潮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 <br>    ——福布斯Forbes.com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爱情、性与男女关系<br>    性比例失调的单身男女 <br>    也许没有哪种感觉比被忽视更加令人感到难受。每个人都记得没有被选入运动队,或者被排除在朋友晚上外出之外,或者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被邀请参加婚礼是什么滋味。当然,最让人生气的是不公平——为什么是我呢?我是一个不错的球手,是一个忠实的朋友,是一个合群的客人——但我却被忽视了。<br>    在今天的世界中,越来越多的女人发现她们正在受到婚姻的忽视。一些女人故意逃避婚姻。另一些女人则在约会网站上频频填写自己的资料,但实际上结果往往是令她们失望的。很多女人都自己责备自己,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br>    实际情况是,那些没有几个异性恋男人对其动心的单身女人并没有做错什么。150年前,在西大荒没有多少女人,所以他们不得不从别的地方引进新娘。今天,我们的问题正好相反。非同性恋的男人少,而非同性恋的女人却多,所以,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女人被拖进一场随音乐抢椅子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至少有3%的女人被晾在了一边。<br>    1994年。全国舆论调查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关于“性的社会组织”的一份研究发现。9%的男人和4%的女人承认他们在青春期以后有过某种同性恋性行为。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School ofPublic Health)的一个小组所做的另一项研究报告说,有6.2%的男人和3.6%的女人承认。他们在过去的3年里有一个同性性伙伴。第三份研究报告说,在至少有一次同性恋经历的人当中,有9%的男人和5%的女人承认这些经历被被说成是“经常性的”或“正在进行中的”。<br>    这些研究表明,不管同性恋者的实际人数有多少,在美国,男性同性恋者和女性同性恋者的比率大约是2:1。这些数字说明,在美国异性恋者随音乐抢椅子的游戏停止时,被晾在一边的都是女性。<br>    这种情况意味着,在美国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更多的单身女性单身生活下去。<br>    这里的数字是怎么出来的呢?<br>    在婴儿出生时,女孩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每年出生的男孩要比女孩多9万人。这确定了有利于女孩的约会比率。但到这些孩子长到18岁的时候,性别比例发生了相反的变化,男女比例倒了过来,女孩和男孩的比例是51:49,因为在青春期死去的男孩多于女孩。(研究人员把这种现象称为“睾丸素风暴”,这导致有较多的男孩死于车祸、自杀和溺水。)<br>    尽管从社会的角度说,这对异性恋的女人还不算太糟糕,但男性同性恋加剧了这种情况的恶化。(根据专家的说法和调查结果,)我们假定美国大约有5%的成年人是同性恋者,那么在美国就有750万名男性同性恋者和350万名女性同性恋者。如果你从已经不平衡的男女总人数中减去同性恋者的数字,你得到的数字就是有1.09亿非同性恋的女性和0.98亿非同性恋的男性——非同性恋的女性与男性的比例是53:47。<br>    对黑人女性来说,情况更加糟糕。把黑人同性恋放在一边(实际上,这个因素并不能改变成年黑人的性别比例,因为成年黑人的数量相对较少),由于十几岁的黑人男孩死亡率比较高,在成年黑人中,女性和男性的比例一开始是56:44。后来,由于黑人男性被监禁的比例相对比较高——每1O万名黑人男性中就有4700人,而每10万黑人女性中只有347人,这个比例变成了57:43。在黑人男女比例失调这一现象中,最突出的是黑人男女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比例失调,因此,很多黑人女性,特别是比较成功的黑人女性是单身就不令人感到奇怪了。<br>    与男同性恋者相比,女同性恋者可能更不愿意暴露自己是同性恋——当然,通俗小报经常披露一些女性公共人物是同性恋者。另一方面,研究似乎表明,即使女性有过同性恋经历,她们也很少把它当成她们固定的生活方式。<br>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般来说,同女人相比,男人会早死4年,所以寡妇总是多于鳏夫。但显然。性别比例失调出现得太早——在男女约会的时候就出现了——是因为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女性往往会因为一些从统计学意义上说超出她们自己控制能力的事情而责备自己。<br>    单身男女的比例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005年,单身女性是第二大购房群体,仅次于已婚男女。那一年,她们买了150万套房子,是单身男性购房数的两倍。尽管这种情况在50年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美国女人现在一般都在买房子,就是说,在她们买嫁妆和成家之前先购置房产。<br>    由于单身女性人数的上升,一个相关的趋势是,在没有配偶的情况下自愿抚养或收养孩子的女性——单身母亲——人数也在上升。在1990年代初,当电视人物墨菲·布朗(Murphy Brown)决定在没有丈夫的情况下要一个孩子的时候,这对于副总统丹·奎尔(Dan Quayle)来说仍然是很超前的,他在到那时为止的那次最著名的讲话中,狠狠地训了她一顿(这也许是一位副总统唯一一次在辩论中对一个虚构的人物产生兴趣)。但在那个候,在美国,像这样的女性只有5万人,而现在估计是那时的3倍。<br>    这种对非同性恋的女性不利的男女比例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使女性心丧气,但也促使她们在其他地方表现得出类拔萃。正如我们将要在与说会道的女人有关的趋势中看到的一样,在诸如法律、公共关系和新闻领域,年轻女生的数量超过了男性。在2004年的总统选举中,女性和男性的投票比例是54:46。在大学中,女性和男性的比例大约是57:43。<br>    当然,由于单身男女的比例失调,是大的受益就是非同性恋的男性,坦率地说,这些男人的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好过。上大学的时候对男人不屑一顾的女人们,在8年或10年以后开始注意到,现在的男人比过去明显少了。那些有固定工作的秃头家伙,以及那些相当不划的未来父亲突然开始走俏了。<br>    另外,这种现象也有更多的商业和政治含义。住宅维护和修缮以及家庭保安公司有一个专门为单身女人服务的巨大市场。就在不久之前,美林证券公司(Merrill Lynch)意识到在单身女人的投资和养老金背后的巨大潜力,准备改变自己的商标标识——把那头饱含睾丸素的公牛改成比较优美的什么东西!<br>    如果女人实际上像要房子那样要丈夫,那么有一天,我们会不会有邮购丈夫——就像我们曾经向西大荒输送新娘一样向特伦顿(Trenton)和塔斯卡卢萨(Tuscaloosa)输送丈夫呢?<br>    如果女人不要丈夫——这种情况并不好——但仍然要孩子,那么要就对精子捐赠有一个几乎是没有限制的市场,这样就需要制定所有经济和伦理方面的规定。<br>    历史学家们已经充分证明,一个有太多没有老婆的男人的社会将导致战争。那么一个有太多没有丈夫的女人的社会能带来和平吗?<br>    “美洲狮”<br>    和比自己年轻的男人约会的女人<br>    大众文化的每一时代都会重现那些年龄大的女人和比自己年轻的男人之间的一些令人兴奋的事情。在1967年的《毕业生》(The Graduate)中,世故女人安妮·班克罗夫特(Anne Bancroft)(名门望族西蒙[Simon]和加芬克[Garfunkel]的罗宾逊夫人[Mrs.Robinson])勾引天真的达斯廷·霍夫曼(Dustin Hoffman)。1996年出版的《当老牛碰上嫩草》(How Stella Got HerGroove Back),是特里·麦克米兰(Terry McMillan)的一部畅销小说,写的是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的母亲意外地找到与一个年轻的牙买加岛民的浪漫爱情。在2003年的《爱是给予》(Somethin9’s Gotta Give)中,50多岁的黛安娜·基顿(Diane Keaton)(在选定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之前)和30多岁的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约会。<br>    不过,这些开始是丑闻,后来却引起人们好奇心的事情,现在已经相当平常了。<br>    老男人金屋藏娇是一种自古就有的现象。“下流的老头儿”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说法。但目前在美国,随着在财富和性爱方面独立性的提高,女人们也对与比自己年轻的男人约会越来越感兴趣。根据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所做的一项研究,在40岁到69岁的女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正在与比她们年轻的男人约会,在这些男人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比这些女人年轻10岁或更多。<br>    尽管美国人口普查局(U.S.Census Bureau)对1997年到2003年的这类男女约会的统计不尽相同,但数量显然是在增加:1997年,在美国,女人大男人至少10岁的夫妇不到50万。到了2003年,女人大男人至少6岁的夫妇将近300万。<br>    在2002年到2005年之间,在线约会服务商Match.com说,在他们的数据库中,愿意与比自己小10岁或更多的男人约会的女人的比例翻了将近一番。也许,这是因为不仅在好莱坞,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女人与比自己年轻的男人在一起也成了一种时尚。在《三军统帅》(Commander in Chief)中扮演国家第一位女性总统的女人,51岁的吉娜.戴维斯(Geena Davis)嫁给了35岁的雷扎·加拉希(Reza Jarrahy)。60岁的苏珊·萨拉兰顿(susan Sarandon)与48岁的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有了孩子。麦当娜(Madonna)快50岁了,而她的丈夫盖伊·里奇(Guy Ritchie)才39岁。<br>    这一趋势的明显证据是,现在对那些与比自己年轻很多的男人约会的女人有了一个专有名词:美洲狮。根据《多伦多太阳报》(Taronto Sun)性专栏作家和《美洲狮:和比自己年轻的男人约会的女人指南》(Cougars:A Guidefor Older Women Dating YOurnger Men)一书的作者瓦莱丽·吉布林(ValerieGibson)的说法,这个词开始出现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用来贬低那些上酒吧,到打烊的时候就跟留在酒吧的一个随便什么男人回家的老女人。但在最近一些年,这个词变成了一个比较正面的词——指那些知道自己要哪种男人的单身老女人。她们有钱,有信心得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男人,她们不会受到要孩子的愿望和白色警戒栏杆的限制。<br>    ……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言<br>译者前言<br>英文版序言<br>第一部分  爱情、性与男女关系<br>性比例失调的单身男女<br>“美洲狮”<br>办公室里的恋人<br>通勤夫妻<br>通过互联网结成的夫妻<br>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br>退而不休的老人<br>上班太远的人<br>在家工作的人<br>能说会道的女人<br>身强力壮的女人<br>第三部分  种族与宗教<br>打破彩色玻璃天花板的女人<br>喜欢找犹太人的人<br>跨种族通婚的家庭<br>信奉新教的墨西哥裔美国人<br>温和的穆斯林<br>第四部分  健康与快乐<br>不喜欢阳光的人<br>睡眠不足的人<br>不再受约束的左撇子<br>有病自医的人<br>有听力障碍的人<br>第五部分  家庭生活<br>高龄奶爸<br>宠物父母<br>溺爱孩子的父母<br>事后曝光的男同性恋者<br>孝顺的儿子<br>第六部分  政治<br>感情用事的精英<br>举足轻重的摇摆选民<br>奋起斗争的非法移民<br>基督教徒中的锡安主义者<br>有犯罪前科的人<br>第七部分  少男少女们<br>轻度精神失调的孩子<br>喜爱编织的年轻人<br>堪为楷模的黑人青年<br>中学里的大老板<br>立志成为狙击手的年轻人<br>第八部分  食品、饮料与节食<br>吃素食的孩子<br>肥胖的人<br>渴望长寿的人<br>痴迷咖啡因的人<br>第九部分  生活方式<br>能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人<br>被忽视的爸爸<br>讲母语的人<br>不区分性别的人<br>第十部分  金钱与阶级<br>购买第二居所的人<br>当代的玛丽?波平斯<br>不事张扬的百万富翁<br>中产阶级与破产<br>非营利群体<br>第十一部分  外观与时尚<br>保留个性的文身人<br>忙碌的邋遢人<br>迷恋整形手术的人<br>强大的娇小女人<br>第十二部分  技术<br>喜爱社交的奇客<br>新一代的卢徳分子<br>技术红颜<br>买汽车的“足球妈妈”<br>第十三部分  休闲与娱乐<br>射箭妈妈?<br>XXX人<br>玩电子游戏的成年人<br>新的古典音乐爱好者<br>第十四部分  教育<br>晚上学的聪明孩子<br>美国在家上学的孩子<br>退学的大学生<br>对数字着迷的人<br>第十五部分  国际<br>小宗教<br>国际买房者<br>LAT夫妻(英国)<br>妈妈的大男孩(意大利)<br>欧洲之星<br>越南企业家<br>法国的禁酒主义者<br>中国的毕加索<br>摇摆不定的俄罗斯人<br>崛起的印度妇女<br>受过教育的恐怖主义分子<br>结论<br>致谢<br>资料来源<br>译者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