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万名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全国妇联始终把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为深入了解农村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发展诉求,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妇女提高素质、增收致富,带领妇女在构建和谐农村中发挥积极作用,2006年3~6月,全国妇联在河北、吉林、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四川、云南和甘肃10省万名农村妇女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在10省、50个县市区、100个村的万名成年妇女中发放,选择省份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从回收的9457份有效问卷中,共获得63万多个原始数据,内容涉及农村妇女的基本状况、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贡献与作用,以及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期盼与需求。
调查样本的年龄分布显示:50岁以下占90.5%,其中30岁以下占21.6%,31~40岁占43.1%,41~50岁占25.8%;51~60岁占8.1%;60岁以上占1.4%。受教育状况是: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最高,占50.6%;其次是“小学”占25.9%;“高中及中专”占16.1%;“没上过学”占6.3%;“大专及以上”占1.2%。民族状况是:以汉族居多,占95.7%,少数民族占4.3%。婚姻状况是:已婚占94.2%,未婚占4.1%,离异占0.3%,丧偶占1.4%。
以下是对问卷数据的初步分析。
一 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贡献与作用
本次调查显示,在农业生产中,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比例达74.7%;在家庭经济收入中,大部分家庭夫妻共挑经济大梁,妇女个人创造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近一半;在家庭经济管理中,八成以上由妇女单独或与丈夫共同管理;在生产生活中,妇女是重要决策者,也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这表明:妇女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在推动“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半边天作用。
(一)74.7%的农村妇女参加农业劳动,成为农业生产建设的生力军
调查数据显示,家里的农活由“夫妻一起干”的占54%,由妇女“单独承担”的占20.7%,由“丈夫承担”的占14%。“夫妻一起干”与妇女“单独承担”农活的两项相加,有74.7%的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生产劳动。
(二)61.3%的妇女和丈夫一起创造家庭收人,夫妻共挑家庭经济大梁
在问到“你家的钱主要是谁挣的”时,回答“两口子一起挣的”比重最高,为61.3%,其中吉林高达81.2%。2005年,被访妇女个人人均年收入为7794.65元,占家庭年均收入的49.01%,妇女对家庭经济的贡献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
本次调查显示,2005年家庭平均年收入为15900.33元,如减去生产成本,按家庭人口平均,大体相当于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的水平。东部、中部、西部省份的农村家庭年收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最高的是浙江,为26028.23元;其次是江苏,为25297.33元;最低的是云南和甘肃,分别为8808.03元和7690.58元。
(三)半数以上家庭夫妻共掌财权,四成家庭夫妻共同决策生产大事
调查结果显示,56.8%的妇女和丈夫共同管理家庭经济,25.6%的妇女单独管理家庭经济。除甘肃外,有9省的妇女掌握财权的比重大于其丈夫。在家庭生产决策时,“两口子一起决定”是主流模式。而在非两口子共同决策中,除了“参加农技培训”这一项由妻子做主(占20.5%)外,其余多由丈夫说了算。这一组数据,显示出农村家庭经济生活的一个侧面。
(四)89.6%的农村妇女承担家务劳动,四成家庭家务劳动夫妻共同承担
从调查结果看,家务劳动由妇女承担的占49.2%,夫妻共同承担的占40.4%。可以看出,妇女仍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可喜的是,有40.4%家庭的家务劳动是由夫妻共同承担。
二妇女反映的农村新变化
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推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步伐,带来农民家庭收入结构、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比重加大;家庭消费结构中,耐用消费品普及率和教育投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略有节余,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农村显现。
(一)89.3%的妇女表示已经享受到免征农业税政策
调查结果显示,国家出台的重大涉农政策——免征农业税,已使绝大多数农村家庭受惠,89.3%的妇女表示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
(二)2005年半数以上农村家庭收入略有节余
尽管东西部农村家庭收入存在明显差异,但总体上看,大多数农村家庭生活有了改善。56.6%的妇女表示自己家2005年收入“有节余”,节余在3000元以下的占20.5%;节余在3000~10000元的占25.2%;节余在10000元以上的占10.9%。有32.8%的家庭收入“刚刚够开销”,有10.6%的家庭“欠了债”。其中欠债比重最高的是甘肃省,为21.8%;云南省为18.4%;而浙江、河北也有10%左右的农村家庭“欠了债”。欠债原因为因病致贫、盖房、子女上大学等。
(三)“打工”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第二来源
77.3%的妇女认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粮食”。在农村家庭的10项收入来源中,种粮收入在9省(浙江除外)均占第一位;比较而言,种粮收入比例较低的是浙江(47.0%)、江苏(56.6%)、河北(61.8%)。68.3%的家庭收入的第二项来源是“在本镇或外出打工”,说明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的普遍选择。数据显示在本地打工比例最高的是浙江(61%),其次是四川(56.6%)和江苏(48.4%),大大超过平均比例34%。外出打工较多的省份依次是江西(68.6%)、四川(61.1%)和甘肃(44.6%)。
(四)97%以上农村家庭拥有电视机,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家庭拥有不同种类的家用电器,其中拥有最多的是电视机,占97%以上,表明电视机在农村家庭的信息获取、休闲娱乐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位的是洗衣机,除湖南略低些(57.2%)外,其他各省拥有率均在60%以上。第三位的是DVD/VCD机,除河南略低些(39.9%)外,其他各省均在40%以上。随着农民家庭收入的提高,家用电器快速、普遍进入家庭,对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妇女家务劳动负担,拉动国内消费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半数样本家庭用上了自来水和卫生厕所
调查显示,自来水和井水是农村家庭的主要饮用水源,其中用自来水的农村家庭占54.8%,用井水的家庭为39.3%,到外面挑水的占5.3%,用存储雨水的占0.7%。另外,52%农村家庭厕所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六)柴草、煤气和煤是农村家庭的主要燃料,清洁能源亟待推广
以柴草、煤气、煤为主要燃料的分别占47.1%、23.5%、21.6%,以沼气为燃料的只占6.2%。江苏、浙江、河北三省以煤气为燃料的占三分之一以上,使用沼气相对多一点的为河北、四川和云南。可见,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燃料的任务仍很艰巨。
(七)76.7%的农村妇女闲暇时间最爱看电视
在问及闲暇时间都干什么(多选题)时,有多达76.7%的妇女喜欢看电视;排序占第二位的是“做家务”,为70.1%;并列第三位的是“看书报”和“聊天”,都约为20%;有14.2%的妇女选择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这些数据反映出农村妇女业余生活趋向多元,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也说明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看电视成为工余饭后的主要休闲方式。有关部门应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方面有更多的投入和引导。
(八)74.8%的村庄有集体文化活动,四分之一的村经常组织活动
农村的集体文化活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载体。调查数据显示,74.8%的村有集体文化活动,其中“经常组织”的占25%,“偶尔组织”的占49.8%,“从来没组织过”的占20.7%。
(九)60%以上的农村妇女有幸福感,80%的妇女对未来生活有信心
幸福感反映对生活的满意度。在问到“你觉得幸福吗”时,有24.5%的农村妇女回答“非常幸福”,38.2%回答“比较幸福”,两者相加占62.7%。回答“一般”的占32.1%,回答“不太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只有3.9%和1.3%。在回答“你觉得两年后你的生活会怎么样”时,80.1%的妇女对未来生活有信心。
三 妇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认知和参与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受到广大妇女群众的拥护和期待。本次调查显示,农村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晓率较高,在认知方面具有地域特征,凶此,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一)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晓率为77.6%
知晓率高于平均水平的有吉林(94.1%)、四川(89.9%)和江苏(88.9%)。另外,文化程度越高,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度越高。
(二)电视是农村妇女了解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渠道
57%的农村妇女主要是通过电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信息的;村干部的宣传也是农村妇女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37.4%);报刊和宣传画对信息传播也起到一定作用(10.8%和10.5%)。这说明: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在农村政策宣传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渠道不可替代的,而农村干部的信息传递作用,也是政策宣传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近四成妇女知道新农村建设的五项内容
从调查结果看,知道新农村建设五项内容的比例占36.9%。农村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重点依次是: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产发展、管理民主。
(四)四成以上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期待是改善居住环境、获得致富渠道和增加收入
可以看出,农村妇女更加关注增加收入与生活条件的改善,值得重视的是,有四分之一的妇女对文化生活有较大需求。
(五)妇女对“乡风文明”内容的认知度较高
在农村妇女心目中,“乡风文明”首先体现在“夫妻和睦”上,占74.3%。其他依次为“邻里友好”(73.9%)、“尊老爱幼”(69.5%)、“没有打架斗殴”(61.8%)。大家认为,“乡风文明”还包括村容整洁、没有偷盗、没有黄赌毒和管理民主。可喜的是,有31.8%的妇女认为还应该包括没有污染。
(六)多数妇女认为村里最不好的风气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
其中河北、河南妇女对此选择率最高,说明此类不良风气,已给当地妇女带来很大负担。其次是“赌博现象比较普遍”,应引起重视。江苏39.8%的妇女认为当地“没什么不好的风气”。
(七)84.8%的妇女崇尚“勤俭节约”
绝大多数农村妇女认为自己做到了“勤俭节约”,其他做到的依次是“邻里和睦”、“遵纪守法”、“不沾黄赌毒”、“反对封建迷信”。
(八)妇女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村里组织的各项环境治理活动中,妇女参加“改路”的比例达到了63.3%,其他依次是“改水”、“改厕”、“处理污水垃圾”。
(九)农村妇女受益较多的活动是“双学双比”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
认为在妇联开展的活动中得到实惠的是“学文化、学科技,比发展、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以及该活动延伸出的技能培训、小额信贷等项目,其次是“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十)78.6%的妇女参加村委会选举投票
是否积极参加投票,对“管理民主”的实现至关重要,从调查结果看,从不去投票的妇女只占5.8%。不同文化程度的妇女参与民主选举的热情存在差异,其中表示“去”的比例,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样本中,不再呈现差异。
(十一)近半数妇女愿意参加村委会干部竞选
妇女参加民主竞选的意愿,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建设。调查显示,46.9%的妇女对参加村委会竞选有较高的热情,表示“不一定”的占23.9%,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占25.6%。另外,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愿意参加竞选。
(十二)妇女最关心“村民选举”和“医疗卫生”
在村里的各项公共事务中,45.7%的妇女最关心的是“村民选举”,其次是“医疗卫生”(33.9%)。其他依次是计划生育、村庄规划、扶贫济困、财务收支状况、集体福利、科学教育、治安管理和环境治理、村庄文化建设、纠纷调解。
(十三)81%的妇女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自己首先能做到家庭和睦、孝敬公婆、搞好邻里关系
在新农村建设中,81%的妇女认为自己首先能做到的是家庭和睦、孝敬公婆、搞好邻里关系,其次是改善村容村貌、搞好环境卫生,而对“生产发展”的选项率则较低。可能是在学习新技术和发展生产方面更需要外界的帮助。
四 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与期盼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切实的问题人手,推进和谐农村的建设。被调查妇女提出“资金”、“技术”和“致富门路”是自己的迫切需求。这为制定政策措施,科学谋划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一)“缺资金”是农村妇女生产中的最大困难
农村妇女生产中的最大困难是“缺资金”,其次是“缺技术”和“致富门路”(项目)。可以看出,资金、技术、项目对农村妇女发展生产至关重要。
(二)“实用信息服务”是农村妇女最希望得到的帮助
农村妇女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致富、销售等实用信息服务”,其次是“实用技术指导”,及如何买到优质的化肥和种子、如何将生产出的东西快速卖出去。
(三)“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是影响农村妇女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
35.9%的农村妇女有打工经历,离城返乡的第一原因是“要照顾孩子”;其他依次是“挣不到钱”、“要照顾父母”等。在家妇女没去打工的主要原因也是照顾老人和孩子,占31.7%。即有67.6%的妇女想外出打工,但因家庭的负担出不去。所以,需要大力发展就地转移项目。
(四)“盖房子”和“支付子女的教育费”是最大的支出
农村妇女有了钱,最想做的事是“盖房子”,占51.3%;其次是“支付子女的教育费”,占44.9%。在调查的样本中,98.8%的家庭有子女在读书,其中61.1%的家庭有1个正在读书的子女,34.4%的家庭有2个正在读书的子女。60.3%的妇女表示供孩子上学有困难,其中感觉“有点困难”的占46.5%,感觉“很困难”的占13.8%。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