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期创新思想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01461
  • 作      者:
    周一平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周一平,1949年11月生。浙江嵊州市人。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共党史研究七十年》、《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蔡和森》、《毛泽东生平研究七十年》、《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稿》、《邓小平生平研究史》、《中共党史史学史》、《中共党史文献学》、《司马迁史学批评及其理论》、《中西文化交汇与王国维学术成就》(与沈茶英合著)、《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与王松合著)、《岁时纪时辞典》(与沈茶英合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新时期创新思想论》以民族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个案深度访谈)资料和政府的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描述和分析了近七十年来大瑶山族群关系的历史和现状。书中描绘了金秀大瑶山的族群发展新画面:民族、族群之间不再像以往那样泾渭分明,而是日益渗透或“融合”,这种趋势不仅体现为以汉语为主的公共语言更为流行、各族风俗习惯趋于相似、居住上趋向混杂,也表现为族际交往的频繁、族际通婚的增多以及族群边界的日渐模糊,或者说,民族、族群之间不仅有血缘意义上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有文化上的趋同。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培育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也培育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优良传统。正是在不断创新之中,中国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飞跃,发挥了巨大威力,引导一个贫穷落后的世界大国走向社会主义,走向富裕强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创新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新过程。
    第一节 在创新中创立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创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中国社会具体实际出发,不迷信本本,在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基础上以及在同教条主义进行斗争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独创性的中国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决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在中国革命中的机械套用,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没有创新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是不可能产生毛泽东思想的。
    一 马克思主义语境与中国革命
    一般来说,一定的思想认识总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及政治制度的产物,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的思想理论是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走向顶峰的时代,它也是特定的历史环境的产物,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具体的历史烙印。当先进的中国志士仁人转向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时,马克思主义语境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形形成一个落差,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论断与中国革命的现实有一个时空位移的问题。这是毛泽东进行创新的一个逻辑的起点。
    不可否认,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以当时的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其批判对象,通过对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的考察,提出其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以及未来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观点。众所周知,《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性历史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文献中所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论断正是建立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分析基础上的。诚然,我们不可否认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中是有普遍真理性认识的,但马克思、恩格斯毕竟是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考察而提出其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必然打上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特定民族的烙痕。既然如此,当我们把马克思、恩格斯在对19世纪欧洲社会考察得出的结论运用到东方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去的时候,两种语境的差异就是非常明显的了。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而是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在中国生根发芽。
展开
目录
绪论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1
第一章  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20
第一节  在创新中创立毛泽东思想20
第二节  在创新中创立邓小平理论30
第三节  在创新中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0

第二章  新时期创新思想的新发展50
第一节  新时期创新思想的渊源、基础50
第二节  新时期创新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59
第三节  新时期创新思想的发展阶段95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发展的新阶段118
第五节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创新135

第三章  新时期创新思想的逻辑架构162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162
第二节  理论创新169
第三节  知识创新175
第四节  科技创新178
第五节  制度创新,体制创新186
第六节  作风创新190
第七节  党建创新194
第八节  文化创新200
第九节  教育创新207
第十节  军事工作创新212
第十一节  各项工作创新216

第四章  创新的要素、条件235
第一节  解放思想235
第二节  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239
第三节  加强改善党和政府对各项创新工作的领导,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245
第四节  领导要作表率252
第五节  深入实际256
第六节  在群众中吸取创新的无穷智慧、力量258
第七节  制定、完善激励创新的制度、体制、政策260
第八节  培养创新人才263
第九节  树立正确创新观,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素质266
第十节  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和知识结构268
第十一节  学习、总结古今中外创新的经验教训270

第五章  创新的原则、方法273
第一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指导273
第二节  以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276
第三节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81
第四节  有所为有所不为283
第五节  自主创新与引进、借鉴相结合287
第六节  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大胆实践、敢想敢干292

第六章  新时期创新思想的性质、特色、意义298
第一节  新时期创新思想的性质298
第二节  新时期创新思想的特色312
第三节  新时期创新思想的意义329
主要参考书目336
后记34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