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是当代人类社会最基本且最具稳定性的一种共同体形态。所谓“民族大千世界”正是对人类社会这种共同体形态的概括。形成这种共同体的内在历史过程,造就了源流、称谓、原乡、语言、习俗等要素的认同;而其外在现实境遇,则产生着生存发展、国家归属、社会地位、平等权利等问题的诉求。无论是文化范畴的认同,亦或政治范畴的诉求,其本质都是基于共同体差异和对这种差异比较产生的价值判断。诸如“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优秀”与“低劣”,等等。
古往今来,这种“类族辨物”的差异分类和价值评判,不仅发生在不同文化特征的共同体之间,而且由于阶级、国家这些人类社会政治因素的强力作用,使这种差异和价值判断引发了长期存在而又十分复杂的民族问题。毫无疑问,民族问题的内涵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用其中任何一种要素去判断民族问题性质的唯一性都会产生偏颇,甚至导致错误。民族共同体是组成人类社会的有机体,其相互关系的和睦、融洽、共存、共容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基本条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正确处理和科学解决民族问题。
科学地认识民族问题,把握民族共同体现象的发展规律,目的是解决民族问题,而这一点至今仍是人类社会面对的重大课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世界经历了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引发的民族主义浪潮冲击之后,全球范围的种族矛盾、民族,中突和与此交织在一起的宗教纷争、文化认同,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分离主义、恐怖主义、新法西斯主义、土著人运动、移民问题都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政治“热点”。对这些现象,无论是人类学、民族学还是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都给予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展开